“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食物的品質,做為當代農民更應該改變傳統的耕作,把科技注入農業,提高農產品的品質,走新型職業農民之路。”河北巨鹿縣何寨村農民李俊星說。
每天早晨,李俊星都會巡視自己的農場,查看蔬菜長勢。“我種植的農產品在施肥時,都采用電腦配比,根據蔬菜的不同生長期,調整肥料比例;在個別蔬菜成熟期通過調整晝夜溫差、控制澆水量大小來增加其含糖量,進而影響口感;除蟲時,盡量采用防蟲網、粘蟲板等器械或生物手段……”李俊星邊走邊對記者拉開了話匣子,
今年41歲的李俊星是巨鹿縣何寨村人,一直以經營農資為業。2015年,他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注重農產品的品質,就開始了他的新型職業農民之路,承包了20多畝大棚,建起了一片采摘園和家庭農場。
就在李俊星津津樂道地介紹他的科技農業時,一個北京的電話打了過來,一位北京的客商對他5元一個的金銀花土雞蛋很感興趣,電話中就談妥要訂十萬的貨。
“這些雞從孵化出來,就一直散養在金銀花地里,沒有喂過一天飼料,以金銀花嫩芽、草籽、蟲子為食物。雞蛋殼呈淺綠色,打破后,雞蛋黃明顯呈深紅色。吃起來好吃,營養價值也高。”李俊星說,前不久他參加了京津冀第二屆蔬菜產銷對接大會,很多經銷商就對他出售的5元錢一個的雞蛋感興趣,經過他的介紹后,客商們紛紛表示,這種雞蛋比較符合現代人注重野生、環保的理念,紛紛購買產品進行試銷。
“現在的農民,已經開始逐漸注重農產品的品質,通過科學的管理,對蔬菜和農作物的施肥、澆水、嫁接進行科學的管理和配比,使農產品的口感和產量得到提高。目前,我的大棚里種植的蔬菜和小米,不但產量高而且口感好。”農民李春光說。
“我下一步打算借互聯網+的東風,把蔬菜放到網上去賣,實現從農場到餐桌的無縫隙對接。”李俊星說。
巨鹿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孟景輝稱,近年來,巨鹿縣圍繞設施農業、畜牧養殖等農業特色產業,以18-55周歲種植大戶、養殖大戶、家庭農場主等為主要對象,培育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等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取得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213人,其中獲得認證的710人。(完)
?
相關鏈接:
“三亞芒果”入選2017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