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建設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國家發展過程也是全體人民共享成果的過程”,“中國執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共享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精準脫貧目標的主要表征是貧困人口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有機會過上幸福殷實的小康生活。通過精準扶貧的精準幫扶方式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早日精準脫貧,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成果惠及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有效途徑。
改善貧困群體最基本的生產生存環境。繼續加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擴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覆蓋面,因地制宜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貧困群體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問題,繼續加強農田水利等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群體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對于居住在完全不具備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邊遠山區貧困群體,要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標靈活妥善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和搬遷后續產業就業扶持。
為貧困群體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提高貧困群體對農村基本公共產品的共享程度,重點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就業服務、公共文化、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上針對貧困群體特點和脫貧需求進行合理化供給,增強貧困群體的國民素質和內生脫貧發展能力。
為特定貧困群體提供生活保證。切實做好無勞動能力特殊貧困群體的兜底脫貧保障,對于完全沒有脫貧能力的特殊群體,要做好扶貧政策與兜底性保障政策的無縫對接,實現貧困人口精準兜底保障,確保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群體生活無后顧之憂,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增強有條件的貧困群眾就業創業能力。在扶貧開發的實踐中,我們發現對于有條件、肯上進的貧困群眾要達到脫貧標準的關鍵在于發展產業和增強就業創業能力。要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惠及貧困群眾,就需要我們為有就業創業意愿的貧困群眾創造條件,搭建“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和“一人創業、帶動就業”的就業創業平臺。一方面,各級黨委、政府要出臺貧困群眾就業創業的政策保障,使貧困群眾有效規避就業創業風險。另一方面,各地貧困群眾要積極主動尋找就業創業機會,要依托“產業+農民工創業園”“產業+旅游”“產業+互聯網”“產業+就業”“產業+公共服務”“產業+村集體經濟”等就業創業機遇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送專家送信息送技術。認真組織實施專家下鄉工程,確保每村每月都有一場專家科普知識講座,充分利用專家下鄉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宣傳教育,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宣傳扶持政策等,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決心。整合科技、農業、組織、人社等多方資源,通過采取培訓、科技下鄉、遠程教學、書籍入戶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給貧困群眾送技術、送服務,做到與群眾共享信息和技術。
決戰深度貧困,要注重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通過共建共享平臺,注重培育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活力,注重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作者:廣西大學中國貧困治理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