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救濟急難貧病 情暖貧困群眾
秀英織密社會救助保障網
秀英區西秀鎮好俗村的低保戶王梅蓉,因患乳腺癌住院花費醫療費10萬余元,新農合報銷后還需自己負擔2.3萬元,就在一家人愁眉不展時,區民政局日前按照具有我市戶籍患有特重大疾病的農村低保對象按個人負擔基本醫療費用的75%給予救助政策,及時將17300元救助款送到王梅蓉的手上,解了這個貧困家庭的燃眉之急。
黨的十八大以來,秀英區在發揮政府兜底責任的同時,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政策措施,創新開展主動救助、分類救助,提高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等,織密織牢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救助網,在困難群眾急難貧病之時,及時送上黨和政府的關愛,讓困難群眾生活更有保障。
主動上門救助困難群眾
“我上大學的費用愁壞了爸爸媽媽,沒想到政府也牽掛著這事,上學前發放了5000元救助資金,真是雪中送炭。”8月24日,秀英區西秀鎮博養村低保家庭的大學新生王瑞尾收到政府“關懷工程”救助資金后感動地說,上大學的學費終于有著落了。
據介紹,秀英區創新模式,在各鎮、街民政辦設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服務點,簡化申請程序,直接受理困難群眾申請,實現一站式辦理,使得社會救助審核審批時間由原來的按季度審批,到現在的按月審批。該區健全信息快速傳報機制,發現困難對象要在一個工作日內逐級上報至區民政局,并實現主動幫助。
探索建立網格員社會救助主動發現工作機制,通過網格員主動上門為轄區生活困難居民,或是遭遇突發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況的居民,提供社會救助幫助,提高了社會救助水平,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在海口港社區探索“12345+網格化”臨時救助試點工作,將臨時救助申請受理窗口前置到社區網格,使得社會救助工作實現“主動發現、溫暖救助,與群眾零距離”。
提高困難群眾救助標準
隨著物價的上漲,提高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是惠及困難群眾的民生工程。秀英區在全市率先完成此項工作,將特困供養人員救助供養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月480元,提高到現在的每人每月600元。
近年來,秀英區不斷加強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力度,著力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水平不斷提高,做到供養資金高效運行,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積極探索農村敬老管理模式。特困供養人員供養金均實行社會化按月發放,做到了及時、足額發放,沒有發生擠占、挪用等違紀違規現象,發揮了資金的使用效益,保障了特困人員的生活權益;將五保老人全部納入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同時與各鎮衛生院、市中醫院和府城醫院簽訂五保戶定點醫治協議,實現五保戶治療費用全額“兜底”,解決了五保對象看病難問題;按照“政府主辦、社會經營”的原則,將轄區石山鎮敬老院和東山鎮敬老院托非營利組織管理,節省了開支,提高了服務水平,社會效益明顯。
2017年,秀英區累計為1111名特困供養人員發放供養金545.52萬元。同時,率先完成提高低保家庭中特殊人員救助水平工作,為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在原每月享受低保金額的基礎上提高30%,共惠及2085個低保家庭共3549名特殊人員。
記者謝大強
(海口網9月25日訊)
?
相關鏈接:
贊!海口秀英網格員“愛心接力”救助暈倒老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