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徐聞上了初一歷史課本
被標為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
今秋開學,七年級學生打開歷史課本,可看到“漢武帝大力開辟海上交通,先后開辟了多條海上航線”。在一張彩色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上,只標出了當時的兩個地名,一個是“南海”(課本上有注解:郡治在今廣東廣州),另外一個就是“徐聞”(課本上有注解:縣治位于雷州半島南端)。就此,記者近日連線湛江日報記者簡陳明,了解了全國人教版《中國歷史》課本標注方面的系列相關情況。
漢代徐聞港外貿活躍
徐聞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黃中偉表示,新教材注重加強國家主權意識和海洋意識教育,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史實,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
漢代的徐聞縣轄地包括整個雷州半島,幅員遼闊,物產豐富,是貨物集散地。其中,徐聞港(三墩港)外貿活動十分活躍,西漢政府為此設置“左右侯官”,負責接待和管理外貿事務。同時,大批漢人包括普通勞動者、富商巨賈、政府官員、士人等紛紛南下,徐聞港(三墩港)成為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匯聚地,貿易繁忙。徐聞城因港而興,盛極一時。
作為中國通往東南亞和南亞的南海絲綢之路始發港。漢武帝開辟的徐聞港(三墩港)一帶人煙稠密,經濟社會發展較快,至今仍留下大量的歷史遺跡和實物。2000年和2001,廣東省政府參事室、省文史館、省考古研究所、珠江文化研究會組織專家學者先后多次赴徐聞實地考察和調研論證,確認徐聞港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
2017年2月,徐聞古港正式入選“廣東省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
“入冊”助推湛江發展
據介紹,徐聞縣委縣政府一直加強保護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遺址。徐聞二橋遺址和華豐嶺漢墓群被列為“廣東省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不斷優化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遺址及其周邊環境,美化二橋、仕尾、南山等村莊村容村貌,建設大漢三墩旅游景區。
對徐聞海上絲綢之路“入冊”,在徐聞縣委書記梁權財看來,漢代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徐聞的,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深入發掘和弘揚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將提高徐聞乃至湛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助推徐聞以及湛江的經濟、商貿、旅游等方面的發展。徐聞漢代海上絲綢之路被列入全國初一年級的歷史課本,其有利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同時有利于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與城市建設、旅游經濟相結合。
梁權財表示,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徐聞參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融入北部灣經濟區和海南國際旅游島,深化區域合作與對外開放,加快建設位于漢港旁邊的徐聞港南山作業區客貨運滾裝碼頭,促進徐聞大發展。
記者陳昌波 通訊員譚總 吳開宋
(海口網9月29日訊)
?
相關鏈接:
一衣帶水一脈相連 海口徐聞相望對岸風景迷人
兩地“牽手” 海口赴徐聞舉辦交通港航旅游推介會
穿越瓊州海峽(下):廣東徐聞北港碼頭
海口、徐聞媒體聯手助推瓊州海峽經濟帶及一體化建設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