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改變市民生活,節能環保理念滲透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綠色生活成為椰城新“標配”
9月26日上午,海口市民王瑋博從海府路乘坐定制公交前往位于西海岸的海口市政府辦事,兩個小時后,他開了一輛共享新能源汽車回單位。“公交車2元,共享汽車18元,比打車劃算很多。”王瑋博說,現在他出門已經很少開車,使用公共、共享交通方式,省錢又環保。
自啟動“雙創”后,海口積極倡導節能環保、綠色生態的生活理念。采購新能源公交車,共享單車紛紛入駐,推廣裝配式建筑,路燈更換為節能環保燈,倡導垃圾分類、圖書漂流、舊衣回收……這些綠色生活“標配”,正在引領城市新風尚,滲透到了市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綠色低碳改變出行方式
今年初,一批柴油公交車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純電動公交車。“噪音小、沒氣味、很節能。”海口2路公交車司機王海清總結了綠色公交的3大優勢。
為實現綠色低碳出行,海口提出“綠色公交”的發展理念。綠色公交分為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新能源主要是指純電動車;清潔能源包括天然氣、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氣電混合動力車等,是一種低碳環保的出行代步工具。海口市民隋先生每天乘坐2路車上下班,他的最大感受是:“車屁股后面不冒黑煙了。”
海口市生態環境保護局相關負責人解釋,在柴油沒有充分燃燒的情況下,會有黑色尾氣產生,尾氣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以及顆粒物等,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新能源公交車廢氣排放量低,對環境的污染小很多。”據了解,海口現有公交車1722輛,目前清潔能源率已超過80%,今年年底將達到100%。
除了新能源公交車、汽車,摩拜、OFO等共享單車也相繼入駐,海口“單車一族”日益壯大,大家共同踐行綠色出行理念。在海南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秦女士現在每天都騎共享單車上下班、買菜。“騎自行車既環保,又能鍛煉身體,一舉兩得。”
據統計,目前海口共享單車數量已超4萬輛。今年5月,摩拜單車發布的全國首份《“五一”小長假騎行報告》顯示,海口入圍全國城市騎行量增幅前五名。
綠色設施提升城市品質
每晚都到濱江路帶狀公園慢跑的黃先生近日發現,濱江路兩側的路燈全部更換過了。“白色的燈光照在草地上很溫馨,視野也比以前好很多。”
海口市市政局工作人員介紹,更換的路燈采用的是LED燈,同等條件下,可使道路夜間照度提高30%以上,同時能耗降低30%,屬環保、高效燈具。“目前,海口濱江路、國興大道、永萬路、長堤路等9條道路的路燈都已全部更換完畢。海口還將在全市范圍內探索路燈智能化,逐步增加單燈控制、WIFI等功能。”
除了路燈,細心的市民會發現,海口不少新建的市政設施和建筑都融入節能環保的理念。免費WIFI、電視機、第三空間、自動沖廁裝置、求助按鈕……在海口南海大道金盤實驗學校公交站附近,海口首座環保移動公廁坐落于此。
海口龍華環衛PPP企業龍馬環衛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移動公廁以工業化“組裝”取代傳統“建造”,建造時間僅需20天左右,能夠拆除移動、重新安裝、二次利用。同時,廁所內置便器沖水只需約1升水,更加節能、節水。
能“組裝”的除了公廁,還有房屋。今年8月1日,海口市美蘭區靈山鎮舉行“海建家園”項目開工儀式,
開啟我省裝配式高層住宅建筑的先河。裝配式建筑是一種快捷高效的建造方式,從設計、生產和施工都是采用標準化。簡單來說就是工廠“造零件”,現場“拼房子”,可以大幅度節省建造時間及成本,節省外遷安置成本。
據了解,海口計劃到2020年新建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 面積比例不低于15%,其中政府投資工程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不低于50%。
綠色理念改變市民生活
要讓綠色生活方式成為每位市民的自覺行為,需要營造好的氛圍,引導人們樹立綠色環保理念。
在小區、銀行、商場等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海口市民可以看到這些舊衣回收箱——一米多高的卡通箱體,上面寫著“環太城市英雄”6個字。
2013年,環太城市英雄成立,成為海南首家專業舊衣回收機構。環太城市英雄創始人之一的歐女士說:“不少國家的超市都有舊衣回收箱,將不穿的衣服扔進去,可以領取證明減免購物稅。成色好的舊衣服可以在二手市場進行銷售。”環太城市英雄幾位創始人都有海外留學經歷,回國后他們想把這種環保理念變成一份事業。
歐女士說,經過幾年的宣傳,加上政府部門的支持,環太城市英雄的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如今環太城市英雄已在海口215個小區設置舊衣回收箱,今年頭9個月的舊衣回收量已達到273噸,同比增長15%。
除了回收衣服,環太城市英雄還注冊了環保志愿服務隊,現在人數已達200多人。志愿隊定期舉辦環保公益活動,宣傳環保知識,帶領志愿者們去貧困戶家中捐贈衣物,從點滴行動中培養大家的環保理念。
?
相關鏈接:
河南出臺綠色環保調度制度 停限產不再“一刀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