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9月30日電 題:快樂奔跑的足球少年
新華社記者 霍瑤
“馬賽回旋,再接一個‘踩單車’!”在足球教練康衛的口令下,孩子們正輪流帶球、控球,完成例行訓練。
山西孝義青年路小學是一所足球特色小學。走進學校,滿眼都是足球的印記:校門兩側圍墻上是足球圖案,校內宣傳櫥窗里有停球、射門的球員塑像,就連校徽都是一片綠茵場圍著一個足球……每逢休息時,這里處處都充滿著運動的快樂。
“我們開展校園足球已經有14年了。”副校長孟建林說,從2003年創建隊伍起,青年路小學一直在堅持。起初家長覺得踢球辛苦、不值得、耽誤學習,不愿意送孩子來參加,幾位教練員回憶,前些年條件艱苦,每逢雨雪,舊的沙土操場上都是積雪、積水。
克服重重困難,教練帶著隊員們苦訓不輟,每天早晨、下午各訓練一小時,節假日每天訓練兩小時,不占用隊員的正常學習時間。“從最初的常常輸球,到后來都知道我們這支隊伍,足球已經成了學校的精神力量。”康衛感慨道。
今年,孝義41名足球特長生被各大高校錄取,他們多數都是從青年路小學走出去的。
“踢足球增強體質、培養毅力,孩子們的學習能力會更強。”張迎春說,聰明的孩子才能踢好球,綠茵場上更需要悟性去理解技戰術,踢一場足球比賽,最耗費的不是體力,而是腦力。
現在的青年路小學有全塑膠國標250米跑道的操場,還修建了符合少兒年齡特征的六塊足球訓練場地。學校擁有2—6年級學生參與的、由5個年齡段學生組成的10支足球隊,有310多名隊員,5名專職教練進行專項訓練。校長郭生旺說,足球已成為青年路小學的“校球”,會一直辦下去。
“踢球的時候真的很快樂!”四年級的王希陶自豪地說,平時代表班級參加學校聯賽,加上寒暑假代表學校外出參加邀請賽,自己已經歷了30多場比賽,足球已成為生活里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我的偶像是梅西!”12歲的張海宇是五年級組的隊長。在綠茵場上奔跑了4年多,他變得更加堅強,他告訴記者,每次30分鐘的傳球跑動是最累的,但腳再酸他也會堅持。跟隊友一起踢球還讓他懂得了團隊精神,“球場上,我們是最有默契的搭檔!”
今年2月,孟建林帶著學生們去廣西北海冬訓,艱苦的訓練之余,他們在沙灘上游從而走向更大的世界戲,在海邊放煙花,過了一個特別的春節。下半年,隊員們還將去重慶參加全國青少年足球邀請賽。
“出去比賽、訓練讓孩子們在對抗中成長,從而走向更大的世界。”孟建林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