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天放
中秋節前夕,各地月餅市場火爆,因為家家都要買月餅過中秋。然而,月餅市場屬于“短命”,也就在中秋前火爆一陣子。中秋一過,曇花一現的月餅,就像過了氣的“嬪妃”一樣被打入了冷宮,無論商家如何打折,就是很少有人問津。中秋節前做的那些月餅都賣掉了嗎?
當然沒有,那么,每年剩下的月餅都流向了哪里,又是怎樣處理的?
每年中秋過后,都會有媒體報道稱剩余的月餅數量還真不少。據稱,那些打折促銷也賣不完的下架剩余月餅,多退回生產廠家處理了。近年,月餅的銷量每年都有所下降,因為如今人們吃月餅就是烘托一下過節的氣氛而已,早已不再像過去那樣使勁兒吃了。
但商家為了多賣錢,還是大量生產,即便有些地方實行了預約生產月餅的制度,也擋不住節后大量的剩余月餅無人問津。而人們最為擔心的,就是剩余月餅是不是“回爐再造”了。
其實,正確處理剩余月餅的方式,無非是采用打折賤賣、下架發回廠家處理等。而“發回廠家處理”最為關鍵,因為廠家一般都會根據退回月餅本身的狀況進行處理。如果月餅還在保質期內,則會粉碎處理,將其磨成飼料喂牲口。如果過期,則采用其他方式處理,損失由生產者和銷售者按約定承擔。然而,對剩余月餅如何處理的問題,已經提出好多年了,遺憾的是,對剩余月餅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處理標準。雖然國家有關部門規定,對退市月餅要監督銷毀,但執行得如何,仍是謎團。其中,并不能排除個別廠家唯利是圖,對剩余餡料再利用,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
如果搜索網絡,就會發現不少“回收月餅”的信息,可這些回收月餅的機構,真的是想回收后將剩余月餅“磨成飼料喂牲口”,或按照規定再回收利用嗎?這就給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如果剩余月餅真被扔掉確實可惜,因此,一定要讓這些剩余月餅有一個符合各方利益和要求的歸宿,尤其不能讓那些過期月餅,經過“回爐再造”后賣到農村或偏遠地區,坑害消費者。
目前,不少地方都在采取措施避免出現“回爐再造”。例如上海就做得比較到位,早在4年前,上海就建立了“月餅回收上報制度”,這看起來很可行,使剩余月餅有了好去處,也很值得借鑒。其中規定,經銷商賣不掉的月餅無論過期與否,都必須向監管部門上報,在退貨之前還要做好月餅“銷形”工作。同時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對回收食品進行登記,禁止使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用于生產各類食品。不過,全國范圍內,對于月餅的回收處理,目前更多的要靠企業自律,且監督也存在一些空白。
如何處理“剩余月餅”看似小事,實則關系到食品安全的大事。如果“甜蜜負擔”不能得到妥善處理,就會直接危害消費者的健康。只有對剩余月餅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處理機制,才能使這些月餅的去向和處理得到有效監督,也才能使消費者免去擔憂之苦。對剩余月餅不能總讓生產或加工企業自行處理,如果剩余月餅被制成“陳餡糕點”或“陳餡月餅”再出售,問題就大了。靠行業自律,不如靠監管這一“他律”更有效。由此,對中秋節后的“甜蜜負擔”必須重視起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