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昭通10月10日電 (記者胡遠航)本是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一個廢棄的磚廠煤坑,卻陸續發現亞洲最早的中華乳齒象化石、600萬年前古猿頭骨化石、歐亞大陸最大的水獺化石,及云南芡實等動植物新屬、新種化石……10日,中新網記者隨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的專家們,一起走近被稱之為600萬年前的物種“避難所”的昭通水塘壩古生物化石地。
圖為水塘壩地層剖面。 胡遠航 攝
10日,記者抵達水塘壩時發現,原本的礦槽雖蓄有深深的積水,但仍然可見完整而清晰的地層剖面,褐煤層中還夾雜有細碎螺螄殼。
昭通水塘壩化石地位于昭通市昭陽區太平辦事處水塘壩社區,原屬褐煤礦區。上個世紀60年代初,此地形成約30畝的礦槽,常有化石出土,逐漸進入科學家的視野。
2009年,科學家在水塘壩發現距今600萬年的古猿頭骨化石,引起國內外轟動。隨后,中美科研人員在此地開展多次化石采掘,發現古象骨架、古猿頭骨及其他哺乳動物化石累計5000余件,并確認、發表了亞洲最早的中華乳齒象、歐亞大陸最大的水獺、中國南方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群、皺皮花椒、云南芡實等動植物新屬、新種化石。如今,這里仍充滿未解之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