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杭州10月11日電(楊波)云棲大會于10月11日到14日在杭州云棲小鎮舉行,本次大會的主題是 “飛天智能”。11日下午,阿里研究院與德勤研究聯合發布報告《平臺經濟協同治理三大議題》,報告提出了平臺經濟協同治理三大挑戰:權益保護、合理稅收和公平競爭,德勤預計中國平臺經濟規模將會在2030年突破100萬億。
報告提到,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萬億元,網民7.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平臺經濟已經占據了GDP的10.5%。如今平臺經濟正為中國經濟營造出熱氣騰騰的發展場景。截止至2017年7月,全球十大平臺經濟體市值已經超過十大傳統跨國公司,其中中國公司占三席。
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表示:“平臺經濟具備四大特征,即多方頻繁互動和迭代創新的商業生態性、基于分布式協作的開放性、全天候全地域的多方共贏性、以及激發微經濟活力的普惠性。如今,平臺經濟已成為社會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新引擎,帶來前所未有的經濟社會價值。”
報告稱,互聯網為消費者提供便捷高效的電子商務,但同時也具備虛擬性、跨地域和非中心化管理的特點,為消費者帶來交易方身份不詳、信用、法律和技術等各種潛在風險。德勤中國管理咨詢合伙人程中指出,為了規避上述風險,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商家、平臺、消費者、政府需要合力協作,在行業規范、自律、立法等各個方面著手,逐步建立相應的治理模式。
平臺經濟不但對傳統的貿易模式、經濟主體、分工方式、流通環節和交易方式等方面帶來了重大改變,也引發了經濟結構的整體變革。報告分析稱,這些趨勢將推動稅制不斷創新,以迎合新的經濟環境,滿足新的生產力發展需求。
報告預計,隨著平臺經濟推動傳統產業從低效率轉向創新高效商業模式的演進,中國平臺經濟體2030年創造稅源規模將達77-110萬億元,其中B2B將長期占據電商稅源貢獻的主導地位。
就平臺經濟體系而言,平臺之間的競爭應著眼于交易雙方的網絡效應,且平臺通常涉及互相影響、相互依賴的三方關系,有別于傳統經濟的雙方關系。
對此,德勤中國全國科技、傳媒與電信行業主管合伙人周錦昌總結道:“如今,中國不但在互聯網方面表現出特有的強勢,與世界的差距逐漸收窄,甚至在若干技術領域更超越了世界先進水平。因此,平臺經濟既是中國經濟體制增效的新變量,也是中國經濟轉型增長的新藍海。”其表示,目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更應積極利用平臺模式全面改造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能,在新的商業生態下重新改造生產方式及提升生產效率。
?
?
?
相關鏈接:
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 需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