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進行時
臨高縣和舍鎮科技副鎮長謝國森引進青棗產業項目,帶領貧困戶養殖竹貍——
用科技力量幫鄉親過上好日子
記者羅安明 特約記者吳孝俊
“咯吱,咯吱……”走進臨高縣和舍鎮羅忱村,橡膠林下三間平房內,傳來陣陣竹貍啃食竹片發出的聲響。
“這個項目是謝副鎮長引進的,竹貍從年初的100對發展到現在的500對,今年年底貧困戶就會有一筆分紅!”村民符正雙所說的“謝副鎮長”是去年12月底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派遣到中西部市縣掛職的科技副鎮長謝國森。從省農業廳到鄉鎮掛職以來,謝國森一心撲在產業扶貧項目上,腳踏泥土,心系群眾,用科技力量帶領貧困戶闖出一條脫貧路。
慧眼發掘竹資源
帶領67戶貧困戶抱團養竹貍
“到農村去助力百姓精準脫貧和科技興農。”2016年12月29日,謝國森帶著這一任務到臨高縣和舍鎮掛職副鎮長。
和舍鎮羅忱村有1086人,村民靠橡膠、水稻這兩個傳統產業為主要收入來源,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作為包點幫扶的鎮干部,謝國森在走訪時發現,村民房屋前后種有成片竹林。“為什么不利用這一獨特優勢發展一個產業?”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經過一番篩選比較,竹貍養殖進入了謝國森的視線。今年年初,謝國森和定點幫扶單位臨高縣工信局組織貧困戶代表前往瓊中實地考察,發現養殖竹貍成本低,抗病能力強且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回來后,羅忱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一致同意發展竹貍養殖產業。村委會與瓊中大地農業公司簽訂養殖協議。農戶負責養竹貍,公司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并負責銷售。
修建貍舍、引進種苗、防病防疫……今年4月16日,羅忱、新風等村67戶貧困戶簽訂協議“入股”竹貍養殖合作社以來,謝國森幾乎每天都要去貍舍一趟,了解掌握竹貍的動態情況。
“剛開始我們的竹貍出現了拉稀的情況,他指導我們根據氣候條件,做好貍舍的通風和衛生清潔,調整喂食方法,現在竹貍長得很好,已經生下了20多個崽。”臨高和舍富康竹貍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奕午說,謝國森是政府派來的“科技尖兵”,關鍵時刻都得靠他。
據了解,每對竹貍一年可以產崽3-5只,養殖8個月便可出售,市場價格每斤80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今年年底67戶貧困戶就會有10%的分紅,明年戶均至少可以分紅1萬元。”羅忱村黨支部書記符永新高興地說,羅忱作為“竹貍村”的美名已經在十里八鄉傳開,最近已有客戶提前上門下訂單。
引進新品青棗
組織農技專家“傳經”授課
土壤是發展農業的“指針表”,到和舍掛職后,謝國森特地邀請省里的土質專家到和舍鎮11個村(居)檢測土壤。經檢測,專家們發現堯龍水庫一帶的土質比較適合種果樹。
“水果采摘與庫區觀光旅游可以作一篇大文章。”經過一番考察調研后,謝國森立即撰寫了在堯龍水庫周邊種植青棗的可行性報告,呈報省縣有關部門審核通過。
今年4月初,和舍鎮政府與當地的一家農業公司簽訂合作種植協議,采用嫁接種植技術,在堯龍水庫邊種植了第一批20多畝棗樹,品種是臺灣青棗11號。這個品種的青棗3個重達1斤,甜度高、口感脆,是“網紅”精品水果。
“按照協議約定,貧困戶可以入股該青棗種植項目享受分紅,也可以自主種植,由公司負責銷售。”為了讓村民們盡快掌握種植技術,謝國森請來省農科院的專家為水庫附近的100多戶貧困戶“傳經”授課。
如今,這20多畝青棗已經開花結果,田園豐收景象喜人。“謝副鎮長帶著我們鋪設自動化滴灌管網,安裝防風架、滅蟲燈,這是一片科技含量很高的綠色果園!”該項目負責人符壯志說,下一步他們打算帶著貧困戶擴大種植規模,發展庫區觀光旅游。
“希望這兩個產業扶貧項目早日發展壯大,幫助村民們過上好日子!”謝國森說。
(本報臨城10月12日電)
?
相關鏈接:
海口永興電商服務覆蓋秀英 更多貧困戶觸網走上致富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