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VR飛行,科技、游戲還是產業突破口?
新華社記者李麗
《壯志凌云》、《沖上云霄》、《薩利機長》……有多少人因為影視中飛機呼嘯而過的鏡頭熱血沸騰?又有多少人的飛行夢因條件所限而夭折?如今,VR飛行提供了在地面、甚至在家里和任何地方“沖上云霄”的解決方案。
首屆全國高校模擬飛行錦標賽暨VR(虛擬現實)飛行挑戰賽正在粵深滬津京等地的20多所高校巡回舉辦VR飛行組的預選賽。借助電腦軟件、VR頭盔和操縱桿,莘莘學子體驗了自己駕機遨游天際的感覺。
上個月獲得上海站第二名的同濟大學學生周培以前在電腦上玩過平面的模擬飛行,他認為VR飛行的優勢在于“仿真度很高”。“以前平面的模擬,升降和轉向很難看到飛行姿態,代入感不強。有了VR,就能感受到自身旋轉,并通過參考地面情況切實感到飛機姿態,更接近在飛機座艙中的真實感受。”
另一參賽學生則形容“真的像在翱翔,跟空軍訓練似的”。
賽事是由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中國航空運動協會首度舉辦的面對大學生的模擬飛行全國性競賽。航管中心副主任劉曉表示,航空航天和虛擬現實都是當前科技和創新的熱點,當兩者相遇,希望能讓更多有航空夢的年輕人體驗真實的飛行感受,普及航空航天和VR知識,也能服務于高校VR科研和教學,促進VR技術在航空運動領域的產業應用,以競賽平臺搭建產、學、研、用各領域的橋梁。
相較于宏觀的思維,本次賽事承辦者也是軟件研發方、游極虛擬現實文化傳播公司創始人胡建中想得更為實際,“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過飛的夢想,但有多少人能上飛機去飛啊?”在他看來,幫助想飛但不能飛的人實現夢想,已是足夠大的市場。
類似的觀點來自于中國虛擬現實與可視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VRVT)副理事長、戴爾副總裁林浩。該聯盟著重于VR技術的行業應用和落地,為此次大賽提供了技術支持,并將持續為模擬飛行項目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指導。
林浩稱,自己就是個航空迷,但上學時沒機會接觸飛行。而如今,“IT科技能以較低的成本,讓以往極少數人才能接觸的運動面向大量愛好者,不僅讓他們了解航空運動,也包括科技知識,為相關學科和行業帶來幫助。”
游極VR公司也是該聯盟的理事成員。胡建中透露,目前他們已跟一些學校建立了聯系,此前辦過比賽的幾所大學都對這套系統感興趣。在與國家體育總局合作和承辦賽事之外,他們還同北京的一些中小學合作開展了這方面的課程,“看如何與學校教學和模擬飛行愛好者的需求進一步結合”。、-02
據了解,教育部近期要求在高校開展示范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這為模擬飛行在高校的普及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但除了跟體育總局和學校對接外,胡建中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面向大眾消費者。他表示這是一個長期的規劃,等系統開發成熟后,飛行發燒友可以在官網上自己下載軟件,再配上相應的設備如主機、VR頭盔和操縱桿,做到足不出戶就能體驗飛行的快感。而整套方案完成后成本會比目前有大幅降低,一套設備大概在1萬5到兩萬元之間。
不過他也承認,要普及到消費者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學生,在專業的同時還要突出娛樂性,引起更多愛好者對飛行的興趣。
然而,VR飛行與大型電子游戲到底有什么區別?又如何去與市場上各種成熟的游戲爭奪玩家?胡建中表示,區別在于專業性,這套VR飛行系統的研發耗時一年,所有飛行數據,包括機型和場景開發,都是真實的,為此也和很多航空專業人士進行了大量對接。
他同時認為,VR飛行與游戲不存在競爭關系,“我們的用戶是對飛行感興趣的人,并不一定是游戲愛好者。飛行愛好者的人群也是很大的”。但他也承認,如何黏住用戶,還需要思考,畫質和營造失重感等方面也有待提升。
無獨有偶。近期有消息稱,空客技術副總監安迪·安德森透露,虛擬現實將成為航空娛樂的未來。在英國法恩伯勒的國際航空展覽上,不少航空公司都現場搭起了VR體驗室,讓參觀者體驗在機艙里飛行的感覺。飛機制造商們預期,未來VR會很快入駐乘客艙。
CVRVT副秘書長、北師大博士王學松則提供了另一種思路。他表示,VR產業目前規模并不大,其潛力更多在于VR技術在各行業的實際應用,從而改變以往模式,創造更多可能。“比如VR能讓大眾體驗以往難以接觸的飛行,并可降低飛行培訓成本,實現航空人才培養的新跨越。”
胡建中透露,專業飛行員的培訓已在使用VR系統,但由于非常專業,成本也非常高,并不適用于普羅大眾。而游極VR已做出了仿真度達70%的“飛行艙”,并應用在本次比賽中。“這只是第一代,已請業界人士和飛行員來體驗過,未來希望仿真度能達到90%,也希望跟一些飛行運動課程和考級相結合,當然這是個長期的過程。”
據中國航空運動協會統計的數據,美國民間有60萬人擁有飛行執照,而中國只有6萬人左右。林浩認為這說明中國在此領域有很大潛力。
他還說:“我們正在見證科技的高速發展和創新,VR技術正在顛覆很多傳統行業,一些正在被替代或部分被替代。希望我們做的事情能夠幫助大家面對下一個十年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