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成績單”漸明朗 估值切換機會顯現
隨著三季報的披露,上市公司陸續交出“成績單”。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0月中旬,已預告前三季度業績的上市公司中,約有1600多家業績預喜,占已披露公司總數的71.74%。此外,截至10月17日發布三季報的51家上市公司中,42家公司前三季度實現了利潤增長,有24家公司前三季度實現了超過50%的歸母凈利潤增長,其中19家公司增速超過100%。
受供給側改革、環保等因素影響,建材、化工、鋼鐵、造紙等行業是A股前三季度業績的“高地”。此外,中小板、創業板整體業績持續改善。伴隨實體經濟以及資本市場的改革步伐不斷深入,A股上市公司業績的“結構性調整”持續進行。同時,隨著三季報的披露以及全年業績的明朗化,市場將迎來年底的“估值切換”期。
中小創業績增速反彈
財匯金融大數據終端顯示,截至10月17日,已經累計有51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報。上述51家公司中,42家公司前三季度實現了利潤增長,有24家公司前三季度實現超過50%的歸母凈利潤增長,其中有19家公司增速超過100%,這些公司多集中在建材、化工等周期類行業。
事實上,盡管上市公司三季報的披露剛剛拉開帷幕,但此前三季報業績預告已經披露完畢,某種程度而言,上市公司三季度的業績輪廓已經較為清晰。安信證券9月底的研究報告顯示,從已經披露預告的情況來看,鋼鐵、化工盈利增長持續,造紙、交運業績亮眼。截至9月27日披露的情況來看,中上游資源品業績分化,鋼鐵、化工盈利增長持續,周期股業績維持較高水平。
隨著上市公司信息的持續披露,A股三季度業績情況不斷清晰。財匯金融大數據終端顯示,截至10月17日,披露三季報業績預告的公司共有2137家,中小板、創業板基本披露完畢,主板披露率在30%左右。業績預告顯示,上市公司整體凈利潤保持較高增長,綜合來看,主板披露率較低,數據可比性較弱,而中小板保持高增長,創業板增速較低。值得注意的是,從數據中同樣可以看出,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業績分化趨勢更加明顯,并且非權重個股表現相對權重股更好。
由于每個公司三季報預告的凈利潤是一個區間,海通證券策略團隊取其上下限的算術平均值近似代替為三季報的凈利潤值,由此進行分析后發現,以披露三季報預告的公司為樣本,中小板、創業板前三季度凈利潤累計同比增長33.9%、8.1%,而半年報為23.1%、5.7%,中小板指、創業板指前三季度凈利同比增長26.3%、-8.5%,而半年報為13.6%、-15.2%。其中,創業板剔除溫氏股份和東方財富后,前三季度累計凈利潤同比增長22.6%,而半年報為23.0%。
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三季度業績增速顯著反彈。根據海通證券數據,創業板三季度單季度凈利同比增長22.1%,剔除溫氏和東財后為28.7%,而二季度分別為1.9%和20.4%。而中小板三季度單季度凈利同比增長42.3%,較二季度的20.7%進一步提高。
而在行業分布方面,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康表示,中小創非金融A股中,業績增速連續兩個季度為正,疊加三季度業績加速回升的個股集中在上游有色(稀有金屬)和中游制造(新能源設備、運輸設備、建筑裝修)行業。
全年業績增速料明顯提升
基于對三季報業績的分析,機構對上市公司全年業績進行預測。海通證券表示,根據歷史各個季度凈利潤占全年比重來推算全年凈利增速,2012-2016年中小板前三季度凈利潤占全年比重均值為71.5%,以此推算2017年中小板凈利同比增長25.5%。創業板公司通過外延式擴張來提振業績的機會更少,從而年底只有很少的公司會進行并表,公司全年凈利潤分布逐漸更加均勻。2016年創業板、創業板剔除溫氏股份和東方財富后前三季度凈利占全年比重分別為68.5%、61.7%,預計2017年該占比會繼續上升,假設該比值分別為70%、65%,那么結合三季報預告增速和2016年凈利潤額,推算創業板2017年凈利同比增速為5.8%,剔除溫氏股份和東方財富后為16.3%。
東方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薛俊表示,判斷A股2017年全年業績增速區間為15%至18%,相較于去年有明顯提升,但2018年A股上市公司業績增速較2017年可能會有所下滑,但依舊處于正增長。A股歷史業績增速的周期基本為4-5年,其中復蘇時的上升周期一般不會超過3年。這一輪業績增速的低點為2015年,2016年開始復蘇,因此2017年大概率是這一輪業績增速周期的高點,2018年A股業績增速的絕對值可能會出現下滑,但依舊處于正增長。
當然,除了業績增速外,投資者也同時關注盈利質量、盈利能力、盈利持續性等各項指標。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康表示,維持本輪A股非金融企業ROE至少修復至明年年中的判斷。他認為,前期經濟與盈利數據出現背離,反映決定企業盈利能力的方向由此前的需求主導過渡至供需層面決定,因此建議更加關注盈利能力的變化。
公募機構宏觀分析人士表示,2017年上市公司正在迎來業績的強力支撐,僅就目前觀察到的信息顯示,隨著宏觀經濟的企穩回暖乃至階段性超預期表現,以及資本市場自身的正本清源,A股上市公司正在迎來盈利的堅挺期。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對于忽悠式重組、盲目跨界并購、過度再融資以及上市公司股東違規減持等的嚴厲監管,讓不少上市公司拋掉此前講故事、玩概念等老套路,回歸到做大做強主業、著力挖掘內生動力的正道上來,自然在業績上也會有實實在在的體現。另外,供給側改革、環保趨嚴等也促使部分行業提質增效。
年底或迎“估值切換”期
隨著三季報的披露以及全年業績的明朗化,除了挖掘三季報超預期的品種外,市場也將迎來年底的“估值切換”期。
站在當前的時點,三季報成為近期機構投資的重要主線。對此,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廖凌表示,就短期而言,投資者可以參考的確定性“錨”是三季報,對市場結構的影響至少會持續到11月初。A股盈利增長情況整體波動不大,因而對指數整體的貢獻仍然微弱,投資者更加關心有哪些板塊在業績上存在超預期可能。由于目前進入三季報集中公告期,在利率趨勢并未突變,風險偏好又過于“主觀”時,市場能夠把握的只有三季報主線。而在11月初業績完全兌現之前,預計這種趨勢仍將持續。
而除了三季報超預期品種的挖掘,一些分析人士期待著年底的估值修復行情。東方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薛俊表示,從定期報告披露的時間點來看,由于涉及到估值和業績預期的問題,往往在前一年11月至來年2月這一定期報告發布空窗期,會有一波“估值切換”行情,其理論基礎在于根據前三季度的業績情況基本可以判斷全年業績增速,提前透支業績預期下的估值空間。
天風證券研究報告表示,進入10月份,繼續維持做多窗口期的判斷,邏輯核心在于供給端環保督查和限產的持續超預期,以及經濟的韌性導致需求側不會斷崖式下跌。綜合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情況來看,未來工業品價格和企業盈利大概率繼續維持在相對高位。進入三季報窗口期,建議關注鋼鐵、有色、化工等業績超預期的板塊。除此之外,隨著三季報陸續出爐,市場對于明年的業績開始有明確預判,于是估值切換的機會將逐步展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市場尤為注重業績的確定性,以及估值和盈利的匹配度,因此投資者對于財報愈加關注。對此,薛俊表示,隨著A股與成熟市場接軌,對于業績的重視性只會增不會減少。A股對外開放大勢所趨,對于績優股的追捧或許才剛剛開始。“今年以來,A股價值投資強勢回歸。價值投資就是緊盯業績、估值,在業績的基礎上,結合合理的市場估值,這也正是價值投資的顯現。”上述公募機構分析人士表示。記者黃淑慧 徐金忠
?
?
相關鏈接:
香港蘇富比展出本季秋拍估值最高的現代油畫?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