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下足“繡花”功夫 凈化城市環境
海口推行環衛一體化PPP模式,道路清掃效率大幅提升
電動道路清掃車“上崗”清潔路面效率更高。 記者 石中華 攝
記者?孫衍玲
16日,臺風過后,海口環衛系統全員上崗,以最短的時間將大馬路、人行道、小巷子等地清掃干凈……環境衛生作為海口“雙創”工作一項重要內容,海口各級環衛部門通過完善機制,用“繡花”精神開展工作呵護美麗海口,提升市民生活質量。
積極推行環衛一體化PPP模式
2016年4月20日,美蘭區環衛PPP一體化項目簽約,標志著海口建成區實現了環衛一體化PPP模式全覆蓋管理,成為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一種有益嘗試和城市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的示范樣本。實行環衛一體化PPP項目改革以來,市、區部門從過去的“干管不分”,?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窘境,轉變為現在的管干分離,對環衛作業質量進行監督管理和考核評估。
2016年4月20日起,全市5313條道路、總面積5314萬平方米;水域岸線646.43公里,總面積4363萬平方米,全部納入環衛PPP企業管理,實現了全覆蓋管理。
市環衛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引入環衛綜合一體化PPP模式之前,海口機械化清掃作業率僅為19%。PPP項目企業進駐后,市環衛局督促各企業嚴格按照特許經營協議的要求,加大設備投入,大幅提高機械化作業率,新增機掃車、清運車、護欄清洗車等一大批設備,全市共擁有各類環衛作業車輛3252輛,“洗、掃、沖、吸、吹、干”一體化的環衛作業模式,使作業效率明顯提升,目前全市機械化作業率已達70%以上,建成區一、二級道路的機掃率就已達到100%。特別是隨著“雙創”工作的深入推進,我市逐漸淘汰了環衛手推車,全部采用電動保潔車進行快速保潔,電動保潔車數量達到近3000輛。機械化程度提高之后,大量的人員不再從事主次干道的清掃保潔作業,而是全部轉入背街小巷、三無小區進行環衛保潔作業。PPP企業通過利用大型公司的設備優勢和管理優勢,不斷增加環衛機械化設備的投入,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作業方式,既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又提高了道路清潔保潔效率,在較短時間內提升了城市的環境衛生質量和管理水平,使城市變得更加潔凈、美麗。
以“繡花”功夫管理城市衛生
10月18日,在秀英區秀英大道,玉禾田環衛工人一邊巡查,一邊用鉗子將地上的垃圾用鉗子夾起來,扔進垃圾簍。“現在對環境衛生的要求很嚴,我們力爭保持轄區干凈,讓居民滿意。”環衛工人趙師傅說。
市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建立健全“雙創”的長效機制,全市環衛系統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真功,下細功,以“繡花”功夫管理城市衛生,不斷提高城市環衛“精細化”管理水平。
玉禾田公司堅持“保潔全天候、管理無縫隙、責任全覆蓋”的要求,逐步推動環衛人工化到機械化、粗放型到精細型的轉變,從早上5時至晚上12時無縫隙地開展清掃保潔工作,在做好主次干道保潔作業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城中村、自然村、小街小巷、綠化帶等保潔工作,并對垃圾桶和果皮箱進行常態化清洗,開展雨水口清掏、小廣告清除等工作,同時,公司增加機掃作業班次,一天分為多班對路面進行洗掃、降溫降塵,整體提升作業質量和標準。
去年7月,龍馬公司正式成立GPS運營調度中心,通過建立智慧環衛平臺這一創新形式提升管理效率。技術人員深度挖掘環衛大數據行程預警式工作,尋找問題根源和解決辦法,通過采用GPS定位技術,對人、車有效定位跟蹤,結合數據形成信息化管理,從而提高生產作業質量。隨時掌握人員、作業車輛的作業情況,有效消除了人員脫崗、怠崗不良現象;定量核算車輛作業油耗、人工效率,避免了車輛、人員的不規范作業。
京環公司新近引進了一種步道清掃車——“城市勤務兵“,這種車個小,但威力很大,效率極高,兩臺車配合作業,可抵10個人作業,不僅緩解了人流量大、垃圾量大的輔路作業壓力,省了大量的人工,同時提高了三、四級道路保潔效率。
?
?
相關鏈接:
環境衛生管理爭優 海南環衛系統共獲十個獎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