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渠道 強培訓 增保障
澄邁探索建設農村“能人書記”隊伍
10月17日下午,澄邁縣瑞溪鎮羅浮村黨支部書記李文回到辦公室,為記者拿出一疊輕薄的紙放在桌上攤平,上面的內容卻十分有分量——其中有兩張紙,密密麻麻地列著24個考上博士、碩士、本科、大專的村內學生名字,以及他們獲得的獎勵金額;其他的紙上,則記錄著李文三年工資分文不取,捐給村小學建設、教師津貼等各個去向。
原來,羅浮村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瓜菜村”,自上世紀50年代起,村里人便開始種植豆角、韭菜、蔥等并外出售賣。“瓜菜的名氣大、收益好,父母經常外出賣瓜菜疏于教育孩子,令不少孩子僅僅讀完初中也回家販賣瓜菜。”李文坦言,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末的他就屬于其中一員。但進入21世紀,這一情況不但沒有改觀,反而有些變本加厲。
“輟學回家的青年太多了!他們有的不愿干農活,成天拉幫結派在村頭村尾閑逛。”李文說,2014年正月,時任羅浮村委會主任的他召集了外出打工代表、商人鄉賢等就村里孩子教育問題開了一場茶話會,引起了眾人的強烈共鳴。當天,500元、1000元、2000元……捐來的十多萬元成了首筆“羅浮村教育基金”。
籌到資金后,李文便自小學階段開始,對村內品學兼優的孩子們進行獎勵,并對教學成績優異的村小學教師發放鼓勵金;另一方面,他們走訪全村每一位輟學孩子,勸說對方返校就讀高中或中職,并給予一定補貼;2014年至2016年,李文把自己獲得的每筆工資都捐出,其中包括為每位村小學教師,增加每月兩百元的額外津貼……
辛勤地播種施肥,終于讓羅浮村這片幾近干涸的教育土地上長出了“奇跡”:村子每年考上本科、大專的學生人數從過去的個位數躍升至20多人,李文也因此于2016年當選了新一任村支書。李文笑著說:“現在,我們村里已經沒有了輟學的學生,今年更是出了首名博士生!這讓我更加堅信,不重視教育,村子就永遠難有出路。”
在澄邁,像李文一樣敢想敢做、實干擔當的村支書可不少:帶領村民把地瓜賣出“天價”的橋頭鎮沙土村支書王文克,返鄉治村探索新產業發展的永發鎮后坡村支書曾令群,面對毒販威脅連續蹲點守候,幫助民警將對方抓獲的老城鎮文大村支書曾德恩……這些“能人書記”各有所長,如何完善機制,充分發揮他們的引領帶動作用十分關鍵。
澄邁縣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澄邁把農村“能人書記”隊伍建設作為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不斷拓寬其選任渠道、完善培訓機制、增強激勵保障,努力建設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事、重品行的“能人書記”隊伍,為推進農村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該負責人表示,近幾年來,澄邁每年安排不少于500萬元的黨員培訓工作經費,把村黨支部書記培訓納入全縣干部教育培訓整體規劃,同時全面開展農村干部教育培訓。
如今,澄邁縣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生活補貼從2008年的每人每年最低4200元提高至3萬元,支部書記少了許多后顧之憂,基本可實現脫產專職。此外,澄邁縣還明確,對連續3年被澄邁縣委評為先進的村黨支部書記,按一定比例招錄為鄉鎮事業編制人員,進一步激發“能人書記”的干事創業活力。
?
相關鏈接:
海南省科技廳與澄邁縣簽署備忘錄 共同推進科技進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