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任何貪圖享受、消極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錯誤的。習近平同志特別強調,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這一重要論斷,體現了未來一段時期內經濟和社會工作的重點,體現了強烈的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有利于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圖安,做好應對各類重大問題的準備。從經濟工作領域來看,我們面臨的風險主要來自內部經濟結構的不合理,具體體現在企業產能、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產、金融體系與資本市場等領域存在的風險,當前特別要警惕、防范和化解這些領域發生重大風險,警惕和防范系統性、顛覆性風險。
全面認識和把握風險是我們在經濟工作中做好風險防范的第一步。五年來,黨中央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一直保持清醒認識。不僅對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全面把握,而且對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所呈現出與時俱進的特征作出及時總結。
在外部風險方面,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和不確定性在同步上升,多邊貿易談判舉步維艱,《巴黎協定》落實遭遇阻力。部分國家內顧傾向加重,參與國際發展合作意愿減退,其政策調整的外溢效應不斷發酵。世界經濟進入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關鍵期,各方圍繞利益、規則的博弈日益激烈,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所處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
在應對外部風險方面,面對全球范圍內保護主義和內顧傾向的上升,中國堅定維護多邊主義,積極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號召國際社會合力打造新的全球價值鏈,實現經濟全球化再平衡,并呼吁同國際社會一道,通過加強對話、協調、合作,努力維護和促進世界經濟穩定和增長。
在內部風險方面,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地方政府債務、影子銀行、房地產等領域風險正在顯露,就業也存在結構性風險。這些風險,有的來自經濟結構調整中政府行為越位,有的來自市場主體在經濟繁榮時的盲目投資,有的來自缺乏長遠考慮而過度承諾,有的則與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有直接關系。
習近平同志在2016年1月18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指出,從國內看,經濟發展面臨“四降一升”,即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這些問題的主要矛盾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供給結構錯配問題嚴重。需求管理邊際效益不斷遞減,單純依靠刺激內需難以解決產能過剩等結構性矛盾。因此,必須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在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中,內部風險占據了主要矛盾地位。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主要內部風險,根本上還是結構性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還指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我們對于經濟風險的認知不僅是全面的,也是與時俱進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2015年以來,金融系統自我繁榮、脫離服務實體經濟的風險逐漸暴露出來,無論是在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還是大宗商品市場,資產價格泡沫頻頻出現,引發了監管層的高度關注。習近平同志在今年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指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范,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習近平同志強調,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的征程中,我們將會面臨一系列艱難險阻。有更多的挑戰需要應對,更多的風險需要防范,更多的改革需要推進,更多的困難需要克服。特別是在經濟工作領域,需要我們全面認識和把握當前和未來經濟發展中潛在的各種風險,努力爭取把風險化解在源頭,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