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文昌英敏小學還是一所雜草叢生的偏僻鄉村學校
在符史云的努力下,學校“長”成一座美麗的花園
23年青春“帶大”鄉村小學
英敏小學如今美如畫的校園環境。
堅守鄉村學校20多年的符史云。
23年前,文昌小伙符史云在父母陪伴下,騎一輛三輪車拉著行李到公立學校英敏小學任教。看著雜草叢生的校園,父母眼圈紅了,勸兒子回家。符史云堅持要留下來。年復一年,在他汗水澆灌和無私貢獻下,如今這所學校成了鄉村名校,曾出過全省農村小學英語口語大賽冠軍,今年有10多名學生考上文昌中學。
一輛三輪車載著他的教育夢
“如今很多家長都爭著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學校,造成鄉村學生流失嚴重。可這里的家長都希望孩子到我們學校就讀。”英敏小學的陳老師說。今年英敏小學共開設9個班級,學生339人。“學校越來越好了,很多學生想來。因學位不夠,有一些孩子收不進來。”英敏小學校長符史云遺憾地說。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每當看到農村的孩子因各種原因輟學,我就心如刀割。不管多么艱難,我都要盡己所能,幫助農村孩子打好基礎。”21日,符史云對記者說。“愛自己的職業,愛學生。”這是他的從教格言。正是有著這樣樸素的信念,49歲的符史云扎根鄉村小學教書育人20多年,他從普通教師干到校長,為鄉村教育事業獻出了大好青春。
1987年,符史云以優異成績從文昌師范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文昌公坡鎮一所鄉村小學擔任數學老師。他腳踏實地,對工作兢兢業業,贏得了學生的喜愛。
1994年9月,文昌市教育局把符史云調到更為偏僻的公坡鎮力群村委會的英敏小學。英敏小學創建于1911年,最早是私塾。該校停辦過,1988年,海南省政協委員、香港企業家陳文民捐資20萬元支持該校復辦。
符史云第一次到英敏小學是父母租了一輛三輪車送去的,一家人坐著三輪車前往學校。但因道路坑坑洼洼無法行駛,最后一家三口踩著滿腳泥來到學校。校舍簡陋,校園雜草叢生。看著這一切,符史云的父母眼圈紅了,勸他重新找個學校。
“在哪都是教書,條件不是那么重要,關鍵是用心。你們不用擔心,快回去吧!”符史云把父母勸回家,一心撲在教學上。
他23年付出打造一所鄉村名校
符史云在工作中毫無怨言,不計個人得失,這一點讓同事們很感動。2000年,符史云接任校長,還兼任畢業班的數學老師。他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但他不畏艱難,帶領全體師生平整校園,種植花木。為節約資金對校園進行硬化、綠化、美化,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符史云帶領部分教師利用節假日不辭辛苦地跑遍海口市郊的花木市場,以最優惠的價錢購買花木草皮,發動全體師生自己動手平整校園,種植草皮。看到學校一天天變美,香港企業家陳文民格外高興,捐資近200萬元建起了教學綜合樓、教師宿舍樓、學生宿舍樓、學校大門等。英敏小學從一所簡陋的鄉村小學變成一所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鄉村名校。10月19日,記者在英敏小學看到,校園里有食堂、操場、圖書館、宿舍,一座投資300多萬元的體育館正在修建,年底將竣工。
符史云對待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阿麗(化名)曾是學校學生,父母在儋州打工,她和爺爺奶奶生活在村子里,家境非常困難。由于自卑,她不是很愿意跟同學們在一起玩。符史云主動跟阿麗談心,給她送去學習用品、課外讀物、教輔材料等,在生活上給予幫助。在他的幫助下,阿麗性格逐漸變得開朗,而且學習非常勤奮。現在,她已經成為一名教師。
望著這所不比城里學校遜色的小學,符史云覺得半輩子的付出值了。不久前,符史云被評為2017年度海南優秀鄉村教師,站在領獎臺上,他舒心地笑了。
?
相關鏈接:
海南啟動中小學生公益游泳培訓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