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亮麗的文化墻、平坦整潔的柏油路、統一標準的店鋪牌匾、沿街新植的綠地花草、特色鮮明的“小巷LOGO”……今年,被本溪市民所熟知的“燒烤一條街”——二藥小巷,其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名字由“二藥”變成了“二要”(“要香”“要亮”),還成了遼寧省本溪市發展夜經濟的精品示范街。“環境變得干凈亮麗,周邊的房價也跟著上漲,平均每套漲了2萬多元。”臨街居民孫功偉對于政府改造二藥小巷的行動贊不絕口。
二藥小巷位于本溪市明山區明東路上,因曾經坐落于此的本溪第二制藥廠而得名。2005年以來,二藥小巷沿街門市由幾家燒烤店自然集聚,逐漸發展成為本溪市小有名氣的“燒烤一條街”。據西勝社區書記杜倩介紹,全長440米的二藥小巷共有43家沿街商戶,其中燒烤店就有27戶,存在涉及30戶的違建55處。
“頑疾還需猛藥醫”。今年,明山區委、區政府結合本溪市開展的主城區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將二藥小巷列入了該區“三區”“五街”“一小巷”改造工程,要把曾經的“亂點”打造成“亮點”,把二藥小巷打造成“要香”“要亮”的美食一條街,并使其成為明山區乃至全市的夜經濟精品示范街。
從二藥小巷到“二要小巷”,雖只一字之差,內容卻千差萬別。明山區率先拆除了違章建筑55處,歸還公共空間2000多平方米; 與商戶協商對沿街店鋪進行了統一粉刷、統一硬化、統一牌匾、統一亮化,并在各商鋪間隙處鋪設綠地種植了多種花木; 全新粉飾了沿街墻體,繪制了內容豐富的文化墻;以“要”字拼音首字母“Y”為設計元素,在小巷兩側制作了兩個“小巷LOGO”;協調本溪市建委重新鋪設了人行和車行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明山區還借助改造街巷之機,對周邊6個老舊樓院也進行了全面修繕,粉飾樓體、做外層保溫、鋪設彩色路面、修建花池及休閑小廣場、增設戶外休息區……如今,這6個老舊樓院已經全部改頭換面,聯合組成了以和善、和氣、和暢、和睦、和美、和諧為內容的“六和院”,讓周邊群眾享受到了干凈、整潔、規范、有序的溫馨氛圍。
對于現今的“二要小巷”,商鋪老板高玉林也是感觸頗多:“原來只想著開門做生意,對周邊環境的事真是沒考慮太多。現在,看著這地面新鋪的地磚,人行道邊的小花壇,不光自己心里舒服,就連客人來了都說咱這整潔、衛生、文明的小巷和過去大不一樣了,吃飯也變得舒心多了!”(記者/司成鋼)
?
相關鏈接:
重慶燒烤告別路邊登堂入室 能否“考”成美食名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