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最初期胚胎育成
小鼠新型全能干細胞問世
英國研究團隊在近日《自然》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借助一種全新方法,利用小鼠發育最初期的4—8個細胞胚胎,培育出了一種全能干細胞系——擴展潛能干細胞(EPSCs)。新細胞不僅能發育成任何類型的細胞,且發育潛力超過胚胎干細胞等,對人類的再生醫學意義重大,有望為研究治療流產和發育紊亂問題開辟新方向。
目前得到的胚胎干細胞和誘導多能干細胞只能發育成某些特定的細胞譜系。為了發現新型干細胞用于再生醫學等領域,劍橋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劉澎濤博士領導的團隊,發明了一種從發育最初階段開始培育干細胞的新方法。在此階段,受精卵僅分化成4個或8個細胞,這些細胞保持某些全能性;而胚胎干細胞則是在受精卵發育成大約100個細胞的胚囊階段時提取的,因此他們認為,發育最初期的細胞應該比胚胎干細胞編程更少。
研究人員在一個特殊的發育環境(抑制關鍵的發育信號和通路)中,對這些發育最初期細胞進行培育。結果發現,新細胞保持了發育最初期細胞的特征。他們還對小鼠的胚胎干細胞和誘導多能干細胞重新編程,制造出EPSCs。
劉澎濤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從理論上來說,發育最初期的細胞就像一張白紙,發育潛力最大。研究表明,EPSCs的確保留了4—8個細胞胚胎的分子特性,能發育成任何類型的細胞。此外,EPSCs能在體外直接產生從胚囊中培養產生的全部3種干細胞,后者對研究人類的正常發育及疾病非常有用。”
至于EPSCs的作用,劉澎濤解釋稱,首先,它們可在體外無限擴增,提供了在體外研究最早期胚胎發育的材料;其次,原理可能適用于人類細胞,有助于我們理解人的早期發育,進一步促進再生醫學的發展;第三,EPSCs對研究胎盤生物學和一些人類疾病也有直接幫助。
?
?
相關鏈接:
三個干細胞變身一個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