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呵護良好生態 夯實民生“里子” 推進城市更新
海口:擦亮民本底色 共創美好生活
海口的碧海藍天、陽光沙灘,最是迷人。圖為美麗的海甸島吸引市民游客前來休閑。趙輝 攝
“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海口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守護生態環境核心競爭力,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傾力呵護海口生態
在海口南渡江江畔,生態公園種滿大葉油草,全長12.57公里,數千株椰子樹遍布帶狀綠地,是名副其實的“椰夢長廊”。“家門口,有個大公園,住得可舒心了。”家住附近的市民陳平壯見證了這里從臟亂差的“鬧心地”,一步步在生態修復中變身公共休閑城市樂園的全過程。
這個縱貫主城區的公園,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設計一個開放共享、開闊大氣、便民惠民的城市綠地,建設集娛樂休閑、體育健身、現代服務于一體的公共生態走廊。
大公園綠意盎然動人,家門口的小游園同樣休閑怡人。家住華海路的市民趙女士說,“小游園雖小,但靠近住宅區,緊貼居民需求,一直是社區晨晚練的熱門場地。”記者從市園林部門了解到,海口積極回應群眾盼望,將小游園建設納入到政府為民辦實事中,不斷增加城市的綠色公共空間。目前,散落在街頭巷尾的上百個小游園成為家門口的綠色休閑氧吧,滿足市民游客美好生活需要。
咬定生態不放松,持續增綠護藍,綠色海口越發生機勃勃。經過科學系統治理,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風景如畫,游客如織;地處鬧市區的萬綠園總面積超過1000畝,海口以立法形式確立公園的范圍和公共服務功能,守護這座城市最大的開放性熱帶海濱生態園林風景……
用心夯實民生“里子”
早上七點半,市民吳明偉走出家門不到10分鐘,很快就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粉湯,得益于社區便民生活圈建設,他再也不用為去哪里吃早餐而煩惱。
海口力推便民生活圈建設,著力一站式解決市民生活瑣事。走出家門不到15分鐘,就可以吃得上早餐,找得到平價理發店,日用小百貨應有盡有,有師傅幫你修鞋、補衣服、修傘……
在海口義龍橫路,入口處豎立著醒目的提示:龍昆上村便民生活一條街。當地政府將所在道路列入到升級改造的工程內,進行綠化、硬化、美化、亮化。在完成改造的基礎上,龍昆上村因地制宜打造便民生活圈,積極吸納流動攤販和低收入困難群眾,讓其入店經營。“以前我在附近擺攤,風里來雨里去,收入不穩定,現在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進駐便民生活圈的“謝一勺鹵味王”餐飲店老板謝華飛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便民生活圈帶給居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從小在西門外社區長大的蔣明對“15分鐘便民生活圈”里配備齊全的超市、裁縫鋪、小百貨、餐飲店、美發店等如數家珍。為了更多地服務市民,海口著力推進“”互聯網+便民生活圈”融合,建立網絡大數據庫,市民通過“海口城市管家”微信公眾號輕觸指尖就可以快速獲取需要的便民信息。
加快推進城市更新
“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海口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科學系統推進水體治理,就是深入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舉措。”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所長王晨說。
作為生態治水的示范工程,海口美舍河在城市更新中,堅持水岸同治,融入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理念,統籌推進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逐步蛻變成水清岸綠的城市生態休閑名片,也是深受中小學生們喜愛的生態文明科普基地。
全新的美舍河,綠水青山,是城市更新獻給孩子們的一份厚禮。在城市更新中,海口從居民生活痛點出發,著力推進城市生態修復,緊盯交通優化、棚戶區改造、水體治理、城市增綠、文化復興、土地修復、品質提升等各個方面,系統施治,用好“繡花功”,加快根治“城市病”,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記者曹馬志
(海口網10月23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南(國際)原創文化藝術作品展舉行 展示海南生態文化藝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