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煤田腹地的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是中國的重點產煤縣,有2000多年的采煤史,當地祖祖輩輩做飯、取暖都離不開煤。隨著中國煤炭去產能政策的推進,產煤大省山西也不斷“加碼”,這個被稱為“生活在煤堆上”的小縣城正在經歷一場能源革命,產煤卻不燒煤、不靠煤,還要少賣煤。
山西同煤集團一座礦井生產出大量的煤炭。(資料圖片) 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深秋的北方即將迎來供暖季,“以前家家戶戶生煤爐,供暖供熱用鍋爐,現在都是集中供熱。”陽城縣縣委書記竇三馬介紹,當地正在實施的城鄉一體化集中供熱工程完工后,將解決110個行政村7.5萬戶居民環保取暖問題。
陽城縣是中國無煙煤的主產地,優煤儲量6.8億噸,煤層氣儲量48億方。現在煤炭產能2235萬噸,實際年產量1045萬噸。當地煤炭低碳低硫、發熱量高、污染排放少,歷史上曾是英國皇家壁爐專用炭。因其特性符合官方“治霾”要求,過去主要用作優質化工用煤,近年來作為精品民用煤炭被廣泛推廣。
公開數據顯示,陽城縣現有煤礦29座,年產能2550萬噸。在煤炭企業轉型大潮中,陽城縣率先推出潔凈型煤,洗選、破碎、混料、包裝,煤炭全封閉運行及互聯網外銷,使原來“黑大粗”的煤炭變成了“緊俏俊”商品,被遠銷到18個省市,每噸售價凈利潤增加了100余元(人民幣,下同)。
針對當下各方正在努力推進的煤炭去產能現狀,山西省自我加壓,對外承諾2017年再關閉9座煤礦,退出產能525萬噸。從2015年至今,陽城縣礦井通過核減產量、主動退出、擱置延緩、減量置換等方式,累計去產能、減產量近400萬噸;通過對陽城煤電環保節能改造,年轉化煤炭700多萬噸,既緩解了江蘇用電的緊張,又帶動了山西地方經濟發展,“消化產能、減少成本、提高效益、降低污染,可以說是多贏效果。”竇三馬介紹。
縮小煤炭產能比重的同時,陽城縣通過建設光伏發電項目、沼氣項目、水電站等探索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減少經濟對資源的過度依賴。陽城是產煤大縣,也是煤層氣富縣。全縣煤層氣儲量481億立方米,與產氣大縣沁水縣相鄰,且國家西氣東輸管道貫穿而過,可用煤層氣資源十分豐富。目前,陽城縣已鋪設管網2000余公里,全面推動城鄉居民和工業用氣。
此外,根據規劃,當地預計總投資26.5億元的兩個風力發電項目已經啟動。
在煤炭去產能背景下,陽城縣“產煤不燒煤、產煤不靠煤,產煤少賣煤”的思路為因煤而興的城市提供了更多啟發。(完)
?
?
相關鏈接:
內蒙古前3季度煤炭價格同比上漲逾五成?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