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村莊的留守老人和婦女被聘用到園山湖茶場工作。
記者 何森垚 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梅州市平遠縣園山湖茶園最生動的寫照。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強調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此,園山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凌健感到十分振奮,綠色發展理念給予了園山湖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礦區生態復綠
富硒土地長出優質茶葉
10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園山湖茶場,此時茶場的工作人員正在辦公室觀看十九大開幕會直播。“十九大報告提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這是我們正在做的事,給了我們發展信心!”園山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子玉說。
園山湖位于平遠縣石正鎮,該鎮擁有豐富的煤礦資源,曾為當地有名的采煤大鎮。據該鎮鎮長黃小芬介紹,采煤業鼎盛時期,園山湖方圓十里內全是煤礦企業。煤礦企業退出后,園山湖一度陷入了發展停頓期。
園山湖所在的下豐村土壤富含硒元素。過去,當地有著“嫁到下豐,不愁吃飯”的說法,就是說下豐村的土地易于耕作,適宜農業種植。原雙豐煤礦企業負責人凌健在2009年向當地村民租了6000畝林地,成立平遠縣園山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開始茶葉和油茶種植,同時利用山下的廢棄煤礦廠區,搭建茶葉加工和油茶生產車間。經過幾年栽培,如今園山湖已被茶樹覆蓋,滿眼綠意。
“現在的園山湖與以前相比變化太大了?!秉S小芬說,在面對廢礦山治理的難題上,雙豐煤礦等企業在黨委政府的引導下,開始向綠色經濟轉型,讓綠水青山重回石正這片秀麗的土地?!?0年前石正鎮的森林覆蓋率僅為50.8%,園山湖等山林復綠后,截至2016年底,石正鎮的森林覆蓋率已達70.42%?!?/p>
高標準制茶
帶動附近村民增收
除了是有名的采煤大鎮外,石正鎮也是傳統茶葉種植鎮。園山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后,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開啟“客家炒綠”的技術研究和品牌建設。在茶葉種植過程中,茶場按照有機茶標準生產和加工。為了加強茶葉質量管理,茶場內使用了農眼系統監測基站,利用大數據管理茶園。
受到帶動,周圍農戶紛紛種起有機茶,并通過鎮里或茶場組織的培訓班,學習先進的制茶工藝。下豐村的王平平就是其中的一員。王平平說,他家種植4畝茶田,之前茶葉一斤僅賣60元,改進制茶工藝后,現在茶葉一斤可賣到200元。
除了參加培訓班,安南村的劉云元還直接到茶場里工作。“每天150元的工資,每年有大半時間都在茶場里工作?!眲⒃圃f。被聘用到茶場工作的村民還有許多,多為附近村莊的留守老人和婦女。
“礦山變茶園后,不僅生態環境好了,村民的收入也增長了。”下豐村黨支部書記凌小松說,“2013年村里人均收入6800多元,2016年達到9600多元,今年預計能突破1萬元。”
?
相關鏈接:
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打好生態環保攻堅戰”集體采訪?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