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興會
聊城冠縣的孔里莊村,曾經是個典型的貧困村。然而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該村不僅實現了全面脫貧,整個村莊更是大變樣,很難再看到貧困村的影子:村道修建成大馬路,小胡同鋪上水泥地面,家家門前流淌著清澈的河水。通過精準扶貧攻堅,真正實現了“鳳凰蝶變”。(10月23日齊魯網)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扶貧攻堅應如何突破?冠縣孔里莊村由貧弱到富美的華麗蛻變給了我們答案。眾所皆知,人力物力資源的有限性與時間緊迫感是擺在所有扶貧攻堅任務面前的難題。也正因此,扶貧工作貴在“精準”二字,如此,方能將寶貴的精力及有限的人財物發揮最大效益。
因此,精準扶貧首先要追求務實導向,以實際效益作為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帶領村民脫貧的王道祥,也正是由于實干敬業,贏得了老百姓的口碑。沒有華麗動聽的辭藻,王道祥樹立的目標非常地樸實無華:老百姓手里能拿到錢,才是實實在在的脫貧,光有漂亮整潔的村容還不行。
為此,工作上,王道祥深入田間地頭,走遍村里角角落落了解民情民意;方法上,以發展旅游產業和特色種植業,創造就業崗位為根本力爭造血式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帶頭人,王道祥不僅為該村勾勒出了美好的規劃與愿景,還以身示范用踏實肯干的作風實現了這一愿景。
精準扶貧,要求扶貧方案應立足實際量體裁衣。因地制宜,方能緊跟市場動向,產業扶貧特色才能呈現鮮活底色。從碧水環繞的古樹古井古石為主題的旅游業,到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的特色農家樂及種植園區等產業,沒有盲目跟風,也沒有等靠要的被動坐等,孔里莊村在一步步自主探索中編制出了專屬于自身的產業扶貧方案。這告訴我們,產業扶貧要出效益,沒有標準化樣本可以照搬,也沒有固定答案可以遵循。唯有挖掘自身潛能,發現身邊機遇、打造特色亮點,才是扶貧規律的精髓。
用心耕耘的扶貧工作必然成果豐碩。從村容村貌,到老百姓的腰包,都得到了充實與豐盈。如此鳳凰蝶變無疑給了廣大扶貧工作者以希望和曙光。這表明只要勤奮務實,前途必定絢麗而光明。
當然,我們在點贊可喜成果的同時,絕不能止步于此,要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前瞻性。須知,網絡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互聯網與社會各產業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該村在脫貧任務完成的基礎上,也要積極擁抱互聯網,投入信息化的浪潮中。
而旅游業作為該村的支柱產業,更是大有可為的領域。要學會用互聯網+思維將旅游業的內涵豐富化,多元化。如通過搜索引擎開展線上營銷;通過微博、微信等手機客戶端進行體驗式營銷;整合不同的旅游項目,實現資源深入融合,打造一日游、兩日游等休閑產品。借助網絡力量,廣告效應與經濟收益必將事半功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