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企業重質又重量 今年已有367家完成上市
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
主持人沈明:十九大報告再次明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那么,近期資本市場IPO、再融資、并購重組等進展如何?本報今日逐一梳理。
專家表示,監管層對IPO“重質又重量”,一方面有助于從源頭上把握好IPO的質量;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中介機構的執業質量,扮演好“守門人”的角色,為資本市場輸送高質量的上市公司
■本報記者 朱寶琛
為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IPO發行常態化,審核速度逐漸加快。對此,業界認為,IPO在支持企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讓那些真正需要資金支持的企業獲得了資金,有助于幫助這些企業更好地發展,這是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表現。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對排隊企業進行梳理后注意到,絕大多數企業都是新興行業的優秀代表。財富證券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趙歡告訴記者,一些新興行業中的優秀企業上市,能為資本市場帶來“活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有利于市場上公司結構的改善。
與此同時,上交所10月23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日,今年以來已經有367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資1842.94億元。
具體看,上交所主板180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資1078.42億元,16家公司發行中,19家公司過會待發行。深交所中小板67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資310.66億元,2家公司發行中,7家公司過會待發行。深交所創業板120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資443.86億元,8家公司發行中,11家公司過會待發行。
雖然新股發行常態化,但并沒未出現“蘿卜快了不洗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發審委已經否決了55家公司的IPO申請。同時,還有16家公司暫緩表決,8家取消審核。
業內人士介紹,首發企業的審核標準較為具體,證監會通過發行審核問答等形式向社會公開審核標準,對于審核遇到的新情況問題也及時形成新的審核標準,以限制發審委員的自由裁量空間,審核工作要嚴格按照證監會的標準內容進行。
IPO申請否決企業數量增加的同時,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來自上交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日,證監會按周公布首發申報企業中,2017年終止審查企業共83家,其中上交所28家,深交所55家(中小板14家、創業板41家)。
早在今年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系統年中監管工作座談會上,證監會就強調,下一步,要切實加大發行質量審核力度,保持首次公開發行的常態化,規范和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充分發揮好資本市場的功能。
趙歡認為,監管層對IPO“重質又重量”,一方面有助于從源頭上把握好IPO的質量,防止一些企業濫竽充數;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中介機構的執業質量,扮演好“守門人”的角色,為資本市場輸送高質量的上市公司。
?
?
相關鏈接:
證監會核發9家企業IPO批文 籌資不超過40億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