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重慶山里人年入逾30萬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從“山城”重慶市區出發,驅車約3小時就可以進入深山之中。在這里,山里人不再是貧窮的代名詞。
資料圖:重慶酉陽木葉鄉干田村小孩放牛。陳超 攝
“每年5月到10月是我們這里的旅游旺季,會有5000多人先后入住到我家?!瘪R富茲,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黃水鎮萬勝壩村人。他告訴記者,做農家樂已經5年了,現在家里有20多個標間,“一年純收入32萬元(人民幣,下同)”。
據了解,萬勝壩村有900多戶人家,其中有100多戶都開起了農家樂,一邊享受著青山綠水,一邊坐擁“金山銀山”。
石柱縣林業局副局長岳良華告訴記者,近年來,石柱縣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產業,開發了黃水國家森林公園、千野草場等森林康養旅游景點,借助美麗的森林資源,以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為載體,發展了“黃水人家”、“森林人家”等品牌農家樂1090家,每年平均為每戶人家增收10萬元。
事實上,本世紀以前,石柱縣毀林開荒、非法占用林地的現象十分嚴重,黃水鎮是中國著名的黃連之鄉和莼菜之鄉,種植作物需要“打樁”,村民們經常上山砍伐樹木作樁。1998年,中國開展天然林保護工程(簡稱天保工程),山里的人們以水泥樁換木樁,逐漸停止了對森林植被的破壞。
萬勝壩村村民牟方松2012年開始擔任“天?!弊o林員,他們一家也在做農家樂,農家樂的生意使其收入翻了一番,他告訴記者,“雖然護林每年只有幾百元的收入,但我看到了生態的重要性,游客們是因為美麗的生態才來到這里,我想保護好這里的生態。”
據了解,為保護森林資源,重慶市安排1.5萬余人對4505萬畝森林進行巡護,其中優先選擇貧困人口擔當護林員,并通過每戶約1000元的生態補償金激勵山里人對森林的保護。
除了森林旅游帶動增收,天然林保護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林下經濟作物種植也成為當地民眾的“搖錢樹”。
重慶市云陽縣活龍社區村民冉紹忠曾在廣東一家制衣廠打工10余年,21世紀初,云陽縣成為三峽大壩庫區的重要大縣,為了加強長江生態屏障綠化建設,控制水土流失,當地通過組建合作社的方式規?;灾惨酝硎旄涕贋橹鞯慕洕?0余萬畝。面對機遇,冉紹忠返回家鄉,通過種植晚熟柑橘每年可增收5萬余元,“現在每到柑橘采摘季節都會有很多游客來玩,我剛開了一家小型農家樂,相信以后會有更多收入?!比浇B忠說。
云陽縣林業局副局長彭明介紹,云陽縣是三峽庫區的第一生態屏障區大縣,2002年開始,云陽縣將天然林保護工程作為保護庫區生態安全的根本性重要舉措之一,大力造林綠化,目前,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記者看到,根據海拔的變化,云陽縣長江兩岸的大山上依次栽植了生態景觀林、以柑橘為主的生態經濟林以及海拔600米以上的柏木、刺槐、欒樹等三條生態林帶,呈現出一派“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美麗景象。
自開展天然林保護工程以來,重慶市的森林面積從天保工程初期的2699萬畝上升到了5611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1%上升到45.4%,每年凈增200萬畝森林,生物多樣性指數年均增長26.2%。
“天保工程不僅增加了綠色,還有效地促進了林區產業發展,增加了林農收入,助推了精準扶貧。”重慶市林業局天保中心主任汪樹祥告訴記者,目前重慶市林下經濟產值達81.8億元,年均增長28%,森林旅游接待人數達7100萬人,森林旅游業產值達112億元,年均增長8%。(完)
?
?
相關鏈接:
重慶:新興業態從業者可納入住房保障范圍?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