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興業銀行舊址,現中國工商銀行杭州分行羊壩頭支行所在地。
一幢小洋樓,半部杭州近代金融商業史
故事
你知道浙江省第一家銀行在哪嗎? 講述人:鄭亭亭
走到羊壩頭,很多來往的人都會驚嘆,這座建筑怎么那么洋氣?
這座洋樓現在是中國工商銀行杭州分行羊壩頭支行的所在地,而在民國時期,這里曾是浙江興業銀行的所在地。這幢樓始建于1923年,由我國第一代留學意大利的著名設計師沈理源設計,結合了法國古典主義和巴洛克建筑的特征,建成后成為省內標志性金融建筑。
興業銀行的誕生,與近代中國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上世紀初,西方列強為掠奪資源,競相攫取中國鐵路修筑權,全國掀起聲勢浩大的保路風潮。100多年前,清政府為了貪圖外商提供的浙贛鐵路借款,出賣路權,激起了浙江民眾的反抗,浙江的一批有識之士成立了浙江鐵路公司。公司公開招募鐵路股款,募得股款2300萬元,是外商允諾借款的兩倍。然而這么多錢存放在滬杭30多家錢莊,支取、保管、運用都成了大問題,于是1907年10月5日,浙江省第一家銀行,也是全國第一家商辦銀行在杭州應運而生。
興業銀行為振興實業而建,銀行積極扶持興辦實業。如近代著名企業家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興業銀行一直將其列為重點放款戶。興業銀行尤其關注國計民生急需的事業。1934年,興業銀行向當時國民政府鐵道部建議,盡快修筑錢塘江大橋,并積極籌措款項,組成建橋銀團,共同投資200萬元。此后,它和浙江實業銀行、上海儲蓄銀行被合稱為“南三行”,是中國南方金融界的首領。
解放后,瀕臨破產的興業銀行接受公私合營,改為杭州市人民銀行營業部,1984年變為中國工商銀行杭州市分行營業部,1999年改為現在的羊壩頭支行,可以說,這座建筑也是杭州近代以來銀行業變遷史的見證,可以說,一幢小洋樓,藏著半部杭州近代金融商業史。(以上故事有刪節,登錄杭+新聞客戶端可查看原文)
尋蹤
銀行老樓成街拍新基地 老建筑群見證杭州商業繁華
中山中路,是杭州的一條歷史老街。漫步其間,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響。
南宋時,它曾是通往皇宮的御街,歷經八百余年,依舊行人如織,繁華依舊。
浙江興業銀行舊址就在羊頭壩,這座中西結合的民國建筑非常吸引眼球。大樓兩邊弧形石鼓上的柱子是愛奧尼式,清秀柔美,主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面闊五間、三層,廳里金碧輝煌,建筑整體外表一絲不茍,像精致的蘇繡,不計其繁復,卻呈現一種富有靈韻的美。
這樣美是藏不住的。于是,這里也有一道奇特的風景線——每天有大量淘寶模特進行街拍,惹得路人游客紛紛拿出手機拍攝這些難得一見的“網紅”。
昨天沒太陽,天氣雖一般,但開元路兩側依舊站滿了模特。每組模特兒邊上,少則一位攝影師,多則兩三人,有人照相,有人當服裝助理,提著飾品,搭著衣服,隨時準備沖上去幫模特更換。一位正在拍攝圍巾的四季青淘寶店鋪老板說,淘寶店鋪不少都選擇在這里拍攝,取景這幢老房子,怎么拍出來都洋氣,好看。一名城管人員說,這個現象在這里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但如果只是拍照片,他們就進行勸導,讓其不影響交通。
在中山中路,其實還有很多這樣的老房子。例如,自掏腰包重修六和塔為杭州人稱道的朱智,他的故居在藏而不露的元寶街;例如,藏在浙醫一院內的可以追溯至晚清的杭州綢業會館舊址,1909年會館建成后,杭州各地的大絲綢商蜂擁而至,當時,絲綢、木材、茶葉、藥材、南北貨業規模最大,綢業會館是“五大會館”之首,還有至今還在的張同泰藥店等,這些老字號,就組成“杭州近代金融商業史”的另外半部了。
近日,杭州園文局文物處將中山中路幾處近現代建筑群串成線,可以說,走進這些老建筑,就如同推開歷史厚重的大門,杭州近現代金融商業史都藏在這些磚磚瓦瓦里了,感興趣的你不妨去尋訪背后這些故事。
杭州文物故事持續講述中
?
?
相關鏈接:
通訊:像搭積木一樣建房子——中企助力肯尼亞建筑工業化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