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園區 德清縣新聞中心提供
中新網湖州10月25日電(見習記者 饒雨蒙 通訊員陸晨暉)鄉間徐徐的晚風,田間斑駁的色彩,淌著鄉愁的農村風光,是城市生活求之難得的“奢侈”,也是農業發展、農村轉型、農民致富的天然資本。如何利用這樣的優勢資源實現“三農”工作的破題?浙江德清給出一條“破題”良策。
據悉,自2014年成為浙江省首個城鄉體制改革試點縣以來,德清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努力破解農業轉型升級的瓶頸制約,為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新田農莊 德清縣新聞中心提供
今年,作為浙江省唯一一項落戶縣域的重大改革試點,德清啟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集成示范試點工作。
目前該縣5大改革領域、18項改革任務、68個改革項目全面推進,將涉農改革“化零為整”,把改革“盆景”連成“風景”,聚焦“綠富美”,推動農業集成發展,釋放出巨大紅利。
聚焦“綠” 提收入
“綠”,意在生態、循環。農業之本在于生態,德清響應“全面剿滅劣V類水”,開展全域漁業養殖尾水治理工程,構建現代漁業產業生態環境體系,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
同時,德清還強化國內“首個”也是“唯一”將公民道德建設融入農產品規范生產的組織“誠信農產品聯盟”的作用,構建農業品牌新體系。
德清縣農業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綜合布局上德清同樣堅持綠色理念,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促進資源集約利用和產業相互融合,打造特色產業集群,不斷深化該縣農業“兩區”建設。
目前,該縣已明確創建2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個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園、2個特色農業強鎮、2條示范性農業全產業鏈和提標改造11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工作思路。
在護“綠”的基礎上,富“農”也是德清打造農村“綠富美”之路上的必經之路。
夏暑消,秋意濃。德清“農創客”佘國興的“新田農莊”里,人氣商品“空中西瓜”已經下市,農莊暫時告別了夏季瓜果豐收、顧客盈門的忙碌時光。
農產品銷售往往面臨季節性銷售難題,新田農莊卻在堅持傳統批發市場的基礎上,新增電商合作和觀光渠道,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結合,實現了傳統農業的提檔升級——“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佘國興告訴記者,夏天來農莊采摘觀光的,平均每天有200人,帶來的收入要比原來多三成。
很顯然,新田農莊是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休閑農業新模式轉變的典型,而佘國興毫無疑問便是新農民的代表人物,富的不僅是口袋,還有腦袋。
德清計劃實施“五十百千”培育計劃,著力培育一批“農二代”、“農創客”,增強專業能力,為的就是將他們發展成同佘國興一樣的新型職業農民。同時建立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農合聯運作體系,以先富帶動后富,來全面提高農民收入。
新田農莊 德清縣新聞中心提供
聚焦“美” 拓田園
德清禹越鎮三林村的一家舊絹紡廠,如今成了打造水鄉型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的前線指揮部。運營單位滋農鄉旅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常駐在此,一旦村里有什么想法就能立即鋪開圖紙開會討論。
指著指揮部里滿墻的效果圖,滋農鄉旅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章雷介紹說,三林村將在原有蠶桑、漁業、牧場資源基礎上進行三產化提升,以萬鳥園為中心打造旅游服務綜合體。
在萬鳥園,200畝大小的廟前漾,每天黃昏時分都會迎來萬只白鷺歸巢,景色壯觀。沿著修建好的步道行走,只見古木繁茂、香樟吐翠,新建的公園特色明顯,間或點綴著精巧的設計,處處是稚童嬉戲,歡聲笑語。
章雷說,在完成景觀提升后田園綜合體將植入漁樂園、咖啡館、市民農園等產業業態,通過步道或是水上游線將游玩點串聯起來,“一二期已經完成了90%,三期過半,預計明年年初完成,計劃6月對外營業。”
在三林村黨總支書記沈炳奎看來,因為之前美麗鄉村建設、“五水共治”等工作打下的基礎好,才讓三林村打造田園綜合體有了可能,“我對未來的發展很有信心,一定能夠壯大集體經濟,讓村民都富起來。”
三林村與洛舍鎮東衡村、莫干山鎮勞嶺村、舞陽街道山民村、下渚湖街道上楊村同屬于德清的集成改革先行區,目前這5個縣級田園綜合體建設都已全面啟動,積極探索“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機制新、環境優”的田園發展新路子,為浙江省農業農村改革政策集成落地提供德清方案。(完)
?
?
相關鏈接:
5年擬融資需求將超千億元 浙江水利要放什么大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