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鄧海建
“雙11”大戰提前三周就拉開帷幕,但兜里抓好了錢打算大干一場的買家們習慣性地打開APP后卻啞火了——這波“雙11”實在是太難了。一大波眼花繚亂的紅包來襲:火炬紅包、群戰隊紅包、無門檻紅包、支付寶口令紅包……再有一大波繁花似錦的抵用券接棒:100元抵150元、定金翻三倍等等,還限時限量限運氣。
這種局面,被機智的網友一針見血地總結稱:“高考之后的數學巔峰只在‘雙11’出現了!”這個比喻惟妙惟肖,現在的購物狂歡越來越像“消費高考”:看不懂的攻略,搶不到的紅包,千辛萬苦掏錢排隊結賬卻還落榜了,因為服務器不時會被擠爆。“雙11”的購物體驗墊付了大量的機會成本,更何況其間還摻雜著“退貨退到過年”“假冒偽劣清倉”的亂象。?
從2009年首場“雙11”至今,倏忽八年過去。2017年“雙11”被網友調侃為“替又窮又笨的我省錢”的背后顯然不只是戲謔,更多的還是營銷模式與消費規則的考量。真正的問題不外乎有三個:第一,消費者為何吐槽規則混亂的“雙11”?舉個例子來說:來自攜程的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十一”超級黃金周,超過五成游客選擇入住高星酒店,這意味著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質量在升級。同樣是面對這群消費者,在其升級了消費質量之后如果挖坑設套,讓他們的“被愚弄感”太強,扎堆購物的狂歡感也許就會改變。所以商家不要低估消費體驗這回事,回歸最初的直白與簡單,返璞歸真的交易才夠真誠、夠清爽。
第二,商家為何要設置這些紛繁復雜的游戲規則?通過層層炫技的規則,讓消費者感覺好像占了大便宜。但不管怎樣,只要是正常的交易,價值規律就必然會起作用,誰也別指望商家當真割肉放血。去年就有數據說,在天貓排名女裝銷量位居前列的韓都衣舍,2015年營業收入12.6億元,但凈利潤僅為3385萬,而全年主要投入購買流量的推廣費用高達1.3億元。在人力與物流等成本居高難下的今天,商家要讓利,首先恐怕要解決好“從何讓利”的問題。
此外,傳統消費模式也好,新經濟業態也罷,萬變不離其宗的是誠實守信的本分、貨真價實的較真。“雙11”的游戲規則如果到了考驗智商的地步,無論是商家抑或平臺,恐怕都要警惕“瘋魔化”的歧路。
玩法太復雜、規則太難懂,這大概也會抵消“淘寶收緊保證金與售假處罰規則”之善意。“雙11”大考在即,如何讓數學不好、閱讀理解不好的消費者也能愉快玩耍,這是商家和平臺方遲早要思考的正能量命題。(鄧海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