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27日,2017“第十一屆果蔬加工產業與學科發展研討會”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趙松林作專題報告 (記者任桐攝)
10月26-27日,2017“第十一屆果蔬加工產業與學科發展研討會”在海口市舉行。研討會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趙松林立足海南本土作物椰子,作了題為《椰子加工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專題報告。
據趙松林介紹,海南是我國椰子主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90%以上。海南椰子種植歷史已有2000多年,近5年來,海南椰子總產量基本維持在2.2億個以上。
目前我國尤其在海南已擁有完整的椰子加工產業鏈,基本實現了椰子的零廢棄,加工產品涉及椰子汁、椰子糖、椰子粉、椰纖果、椰殼活性炭、椰棕床墊、椰糠栽培介質等200多種,年產值達200多億元,并涌現出椰樹、春光、南國、星光等以椰子加工為主的大批知名企業。
趙松林說,海南椰子加工產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首先就是原材料的數量。海南椰子年產椰果2.2億多個,只占世界總產量的0.51%,每年要從東南亞國家進口椰果20多億個,進口依賴度超90%。而菲律賓為扶持其國內椰子加工業的發展,已不允許椰子果出口,印尼和越南也在醞釀椰子不出口政策,原材料短缺問題日益凸顯。同時,海南椰子加工企業多,但龍頭企業少,而且加工品種少,產品科技含量較低。
針對海南椰子加工產業發展情況,趙松林提出,要想提高椰子的原料供給,一方面可以培育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椰子新品種;另一方面,政企協作構建椰子進口綠色通道,與東南亞椰子主產國簽訂供銷協議或建立椰子交易與儲運基地,建立原料進口的綠色通道。
另外,趙松林建議,以龍頭企業為支撐,成立椰子產業協會或聯盟,定期開展企業經驗交流,行業難題探討等會議。產學研相結合,以政府為橋梁,形成科研院所與企業的的互動機制,以市場為為導向,開發新型差異化產品。
附:
趙松林國家公益性農業行業科研專項(椰子項目)首席科學家。研究領域涉及熱帶農產品綜合加工利用及標準化體系構建等。曾制定《食用椰子油》、《椰子產品椰纖果》和《椰子糖果》等農業行業標準和海南省地方標準13項。他的研究彌補了我國在椰子加工技術研究方面的空白,推動了椰子加工標準化體系的建設。
?
相關鏈接:
《阿婆的檳榔》斬獲國際大獎!海南本土電影前景可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