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其他地方出臺類似規則,或由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統一的規則,對全國快遞企業的價格行為予以規制
日前,《北京市快遞業價格行為規則(試行)》出臺,對快遞業價格提出了“十二不準”,向價格欺詐、串通漲價和價格壟斷說不。這是全國首個針對快遞行業的價格行為規則。其中要求,快遞業需要做到明碼標價。除了在服務網點、網站等經營場所顯著位置明碼標價,快遞人員上門服務時應當主動向消費者出示與其經營場所明碼標價內容一致的價目表或價目本等,以便消費者選擇、查詢(10月26日《北京日報》)。
對快遞業價格行為進行規范,已經成為一個十分迫切的事情。一方面,隨著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許多消費者已經用網絡消費取代實體消費,快遞業與消費者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快遞價格的漲跌狀況,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然而目前,快遞業的價格行為多是遵循價格法、反壟斷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等法律法規,我國并沒有專門針對快遞業價格行為出臺明確的辦法。
另一方面,快遞漲價的傳聞或確切消息,總是牽動著網購一族的神經。比如今年6月有媒體報道稱,圓通、申通、中通、韻達、百世匯通、天天快遞等六大快遞,將快遞派送費在原有基礎上上調0.15元/票。國慶之后,中通、韻達又接連宣布調整快件價格,據說此舉是因為運輸成本、人工成本提升、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快遞漲價,總會引發消費者對快遞業轉嫁成本、搞價格壟斷、漲價不漲服務等方面的擔憂。
在這種狀況下,消費者自然期待政府的“有形之手”及時出手,為快遞業價格行為制定專門的規則。諸如快遞業要明碼標價,不得在標價外加價出售商品,收取未標明的費用;不得以低價招徠顧客,以高價結算;禁止價格欺詐、價格壟斷、串通漲價等行為的規則,無疑是為消費者撐腰。消費者不是不理解快遞業漲價,而是擔心快遞業亂漲價、亂收費及收費高、服務質量卻很低,希望快遞業的漲價與收費更規范。
為快遞業價格行為制定專門規則,還有助于行業及企業健康發展。《北京市快遞業價格行為規則(試行)》規定,具有競爭關系的快遞業經營企業不能達成、實施價格壟斷協議;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企業不能濫用支配地位,排除、限制價格競爭;快遞企業也不能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其他經營企業的合法權益。這些都是快遞行業健康發展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相信《北京市快遞業價格行為規則(試行)》出臺后,可在一定程度上監督規范快遞業的價格行為,使快遞價格回歸正常。期待其他地方出臺類似規則,或由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統一的規則,對全國快遞企業的價格行為予以規制。當然,快遞業的價格,最終還是要靠市場這只“無形之手”來調節,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需要配合,但彼此不能太過越界。畢竟,快遞業定價過低也會形成逆循環,違背經濟發展規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