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滯留老人DNA尋親將常態化
福州救助機構通過多種方式,今年至少幫助47人找到家人
明天就是重陽節了。在這愛老敬老的傳統節日里,老人們身邊本該兒孫繞膝,安享天倫之樂。但一些老人卻不知家在何處、家人是誰。
24日下午,福州晚報記者走進福州市救助管理站(下簡稱救助站)。這里目前生活著32名高齡滯留老人。他們多數有智力障礙,無法表述個人真實信息,找不到家人。
據介紹,市救助管理站已報請公安部門,為站內滯留人員免費采集DNA數據入庫,多渠道開展尋親服務。
救助站呼吁,失蹤人員家屬也能采集DNA數據入庫,進行雙向比對匹配,爭取早日找到親人。
找不到家的“糊涂人”
年近70歲的李木蘭(音),長得白凈,寡言少語,已經在救助站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2012年冬天,救助站工作人員進行“寒冬送暖”活動時,在東街口一處橋墩下發現她,將她帶回安置照顧。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外表看,她不像流浪人員,應該是“清楚的人”,不知道為什么后來“變糊涂了”。她說自己原本在福州照顧孫子,后來就找不到家了。救助站做了大量尋親工作,但時至今日,她的家人仍未出現。
救助站里,有一名阿婆一見到站長李河生,就燦爛地笑了,與他比劃著手勢,顯得很開心。站長說,她是啞巴,每次來,都會用這種方式與他交流。記者和她說話,發現她基本能聽懂。她因為無法說話,不會寫字,找不到家人。
祖孫倆都住救助站
有一位老人很特別。他來到救助站后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和孫女在一起。
24日下午,救助站里,老人們圍坐在長桌前,吃著可口的食物,十分雀躍。可是他很沉默。孫女一坐在他身邊,他就立刻開朗起來,不斷地把香蕉、面包喂給孫女吃。他的孫女有智障,并且時發癲癇。
原來,這是一對來自北方的爺孫,在救助站生活了近3年,女孩估計有15歲。救助站工作人員從他碎片式的表述中得知,十幾年前,兒子和兒媳吵架,兩人撇下他和孫女離家了。老人抱著當時還是嬰兒的孫女,外出多年尋找兒子兒媳,一路流浪到福州。
因老人無法準確表述家鄉地址,也沒有任何親人聯系方式。工作人員通過采集DNA血樣入庫等各種方式幫忙尋親,但家人目前還未找到。老人非常疼愛孫女,擔心自己年事已高,孫女將來無人照顧。
為他們采集DNA尋親
劉志杰科長表示,警方為救助站里的滯留人員都采集了血樣DNA,測出的數據統一錄入公安系統DNA數據庫,進行“親人比對”,但至今還沒比對成功的案例。這說明,這些人走失后,親人們并沒有到當地公安部門進行血樣采集,甚至可能沒有報警。
救助站工作人員說,在一些偏遠山區,存在老人被家人遺棄的現象。
劉志杰表示,采集和錄入DNA數據,今后將常態化。目前救助站已經采集了所有滯留人員的血樣,呼吁失蹤人員家屬到當地公安部門采集DNA數據入庫,進行雙向比對匹配,爭取早日找到親人。
李河生站長介紹,今年來,福州各級救助機構通過多種尋親模式,至少幫助47名滯留人員找到家人。
如果你認識這幾名滯留人員,請撥打救助站熱線0591-83726286,提供線索,幫他們尋親。
救助站建議,家中老人若有可能走失,家屬最好為他們制作便于攜帶的手環或牌子戴在身上,注明親屬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
?
相關鏈接:
歷時七天七夜 青海囊謙成功救助一只受傷雪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