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鄧海建
近日,有學生發帖稱石家莊一高校紀律嚴苛,自習課笑一下就要被扣分,引發不少網友質疑。但也有該校學生表示,學校要求嚴格也是為了自己好。25日下午,該高校學生處處長回應稱,自習表現與學生素質拓展分掛鉤,但并不影響學生課業成績,“沒有網上說得那么緊張。”
聽起來,“相視一笑被扣分”的規矩,其荒誕不經的級別大概堪比原來一則“男女一同出現算早戀”的新聞。道理不復雜:高校里的孩子基本都是成年人,如此高壓式教育,難免要讓人瞠目。不過追根溯源,這些大概只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以訛傳訛罷了。
“相視一笑被扣分”這事發軔于該校新生的吐槽:“每天五點半起床,六點二十分跑操,八點到八點半上早自習,晚上七點到九點上晚自習,在上自習期間不能玩手機不能睡覺,紀律堪比高考。”帖子中還描述,有女生托著頭看書結果被學生會干部以睡覺為由扣分,甚至還有“兩人相視一笑一句話沒說,學生會非說倆人說話強行扣分。”
這里顯然有兩個問題:第一,“相視一笑被扣分”并非校方的規矩,而是學生會執行中可能存在的誤會;第二,“在上自習期間不能玩手機不能睡覺”的抱怨、嬌嗔,顯然沒有予以支撐的大道理。再說,校方回應得很清楚:學生的課程安排都是有彈性的,“學校每天有八節課,但具體到每個學生,一般每天就上四節課,最多不超過六節課”。這樣的課程安排,哪里算得上“從早到晚”?
在校的學生吐槽母校與老師,不過是自古而然的常情,公共輿論或媒體不能見風就是雨。中國的高校還在“雙一流”的路上狂奔,既要防止掉進“精致利己主義”的陷阱,更要奠基于匠人匠心,從這個意義上說,真得在時間上抓點緊。相較于很多高校老師連學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河北這所高校“專門安排老師陪同大一新生在教學樓自習”,起碼是自我加壓、自加規矩。如此做加法,如果社會還要橫挑鼻子豎挑眼,豈非讓新生“放飛自我”就是理想臻境?
中國的高校既要去行政化,更要旗幟鮮明地行使好教育自主權。在大家都撒手不管的時候,石家莊這所高校能從自習管起,即便嚴苛有加,只要不違法不違規,也是學校的自由。至于效果,實踐檢驗顯然好過“積毀銷骨”。猶記得今年1月17日,云南民族大學與印度辨喜瑜伽大學合作舉辦民族傳統體育學專業(瑜伽)碩士研究生教育項目成功通過教育部審批,彼時也是調侃一片,只是,教育規律和大眾認知之間總有信息不對稱存在,如果凡事都要贏得輿論點贊或媒體理解,教育的獨立性也就蕩然無存了。
說這些,并非是說中國高校無須輿論監督,而是面對類似被妖魔化的“相視一笑被扣分”現象,究竟誰該反思誰該檢點,千萬不要弄錯了主體才好。(鄧海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