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南獅舞展現海南傳統文化魅力
年輕一代要接好傳承的下一棒
?現場表演舞獅與市民親切互動。記者 石中華 攝
?海口網10月28日消息(記者吳雨倩)一會是舔毛、搔癢、抖毛的斯文溫情表演,一會是跳躍、翻騰、爬高、跌撲的勇猛動作。此起彼伏的掌聲和歡呼聲獻給海南獅舞表演隊伍。27日下午,由市文體局主辦的海口非物質文化遺產巡演(展)系列活動在鳳翔濕地公園演出,近千名市民朋友駐足觀看,稱贊演出嫻熟自然。
海南島有來自我國各地的移民,傳入北獅和南獅兩派風格,海南獅舞將北獅和南獅的風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文武兼備,顯得多彩多姿。
“海口市目前有十支左右的正規舞獅隊伍,”今年56歲的海南獅舞市級傳承人文龍說,海南舞獅是傳統的舞蹈,于2009年申請為非遺保護項目。
居住在新埠島的文龍帶領龍武醒獅團,積極吸納村里的年輕人加入舞獅隊,在借鑒前人舞獅技藝的同時,新一輩舞獅人大膽創新表演形式。現今,舞獅隊在自己表演的同時,積極走出去,與其他地方舞獅隊切磋技藝,互相學習,不斷在表演中推陳出新,融入故事,增加難度。2016年,文龍帶領龍武醒獅團參加海南省全民健身運動會,并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然而,傳統的東西還是受到了冷落。”文龍表情凝重地說,“如今最擔心的就是后繼無人,沒有人接著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了。沒有固定的場所練習,也沒有正常的工資發放,一般都是表演一場領取一場的費用,不足以養家糊口。很少人愿意學習舞獅,所以現在的舞獅隊青黃不接。”
民俗傳承是技術活,也是藝術活,傳承的下一棒交給誰?市非遺項目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各級政府正在關注和支持非遺項目的保護和發展,購買服裝道具、舉辦培訓班、整理收集歷史資料、制作宣傳小冊子、推廣到全國多個舞臺上展演等措施,對于海南獅舞都是非常有裨益的。
小資料
海南的獅舞明代已有史書記載。明《正德瓊臺志》云:“裝僧道、獅鶴、鮑老等劇,又裝番鬼舞象,編竹為格,衣布為皮,或黑或白,腹圍貯人,以行代舞。”清《崖州志》記述節慶時“晝打秋千,夜放天燈或扮獅子,麒麟為戲”。
?
?
相關鏈接:
青年作家建議重陽節放假一天:完善傳統節日體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