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海口織密“保障網”讓老人更有幸福感
為加快推進2017年“三個一”惠民演出計劃,推動文化投入向貧困地區傾斜,29日下午,“慶祝十九大·建設美好新海南”系列文化扶貧惠民演出,在龍華區新坡鎮仁里村舉行。此次演出是市藝術團慶祝十九大勝利召開的首場文化扶貧惠民演出,并將在年底前陸續走進我市4個區的多個扶貧點。此次演出由省文體廳、市文體局主辦,市藝術團、龍華區委宣傳部、龍華區文化館承辦。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圍繞養老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努力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以滿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織密一張養老“保障網”,有力推動了我市老齡事業的發展,讓全市老年人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惠老制度落實 養老有保障
“我每天早上都是從南亞廣場坐公交車到海口公園,海口公園熱鬧,來這邊鍛煉認識了不少朋友。”自從市里有了70歲(含)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這一政策后,來海口公園鍛煉就成了80歲王阿婆必去的地方。“現在政策好,我和老伴都可以免費乘車、免費體檢以及每個月有長壽補貼等更多老年人服務,日子過得可開心了。”王阿婆笑呵呵地說。
每年為65歲以上老人組織一次免費體檢、70歲(含)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80歲以上老人可領取高齡津貼……一項項優惠政策,彰顯成效。近年來,我市將老年人納入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工作范疇,建立完善了以老年人為保障對象的高齡補貼等惠老制度,不斷完善養老社會保障及醫療保障體系。自2012年1月1日起,開始為海口戶籍、年齡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發放長壽補貼。著力提高“三無”、城鎮、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加大對老年人的社會救助力度,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目前,農村“五保”老人看病就醫費用100%救助,入住敬老院給予吃、住、護理等全部保障。
同時,我市明確規定老年人持優待證可享受優質、優待、優惠、優先服務。每年為65歲以上老人組織一次免費體檢,海口老年人持老年優待卡,乘坐海口所有公交線路均可享受半價或免費的乘車優惠,65歲(含)以上老年人享受5折優惠,70歲(含)以上老年人則是免費。老年人再也不用掏零錢,刷一刷即可乘車。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讓社區老人老有所養
“阿婆,今天是重陽節,我和志愿者來看你了。”28日下午,見到有人來訪,美蘭區龍舌坡的韓阿婆顯得特別高興。韓阿婆雖然是孤寡老人,但她并不孤單,海口美蘭海府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護理人員林秋麗每個星期的周二、周五都會到阿婆家里,幫她買菜做家務,陪阿婆聊天,以實際行動溫暖了老人的心。
韓阿婆今年90歲,早年喪夫,膝下無兒無女,多年來一直獨自生活。“人老了全身就不舒服,還好有阿麗的照顧。”原來,政府為韓阿婆提供了每個月20小時的無償居家養老服務,從2009年海府街道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起,護理員林秋麗就照顧韓阿婆的生活起居。現在,韓阿婆不用交水電費、電視費、物業費,每個月有1000多元的養老金,此外,政府每個月還給老人300元的服務券,為了方便老人與護理員的聯系,相關部門還為老人辦理了手機,如果老人需要幫助,打個電話就有人上門。
在海口,有許許多多像林秋麗一樣的護理員,每天陪伴著社區的孤寡老人,幫他們買菜做家務,悉心照顧老人。2009年9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啟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讓社區的孤寡老人、特困老人老有所養,通過試點探索、逐步擴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2012年4月實現了全市城區全覆蓋,2013年四個區21個街道197個社區全部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站,2014年率先在全省將居家養老服務向鄉鎮推廣,目前已有云龍、長流、西秀等14個鎮相繼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全市由政府出資為城鄉“三無”、“五保”、高齡、孤寡、失獨、失能、獨居等特困老年人購買服務的人數達到1580人。一項項優惠政策讓我市老年人生活過得更幸福,如今,一幅幅老年人怡然自樂的生動畫卷處處展現。
記者陳麗園
(海口網10月30日訊)
?
?
相關鏈接:
海南調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檔次 最高5000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