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至今,我省旅游扶貧開發投入11億余元,直接帶動2萬多人脫貧
旅游+扶貧,美景帶來好錢景
瓊海市會山鎮加腦村的馮昌毅已經嗅到了海南旅游旺季來臨的氣息:“我們的苗家樂在這個周末已經迎來了不少‘候鳥’。”
在三亞天涯海角景區愛心攤位上,老板娘周祥珠拐著拐杖,熱情地為游客介紹商品:“今天已經做了好幾單生意!”
在海南,有不少村莊像加腦村一樣靠念“旅游經”致富,不少貧困戶像周祥珠一樣,靠吃“旅游飯”增收。
2016年以來,我省通過全域旅游統籌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高貧困人口收入、提升貧困地區造血能力和內生發展動力為根本,以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和開展精準幫扶為主要路徑,不斷推進旅游扶貧工作,創新旅游扶貧模式,全省旅游扶貧取得積極成效,為全面打贏“十三五”旅游脫貧攻堅戰打下堅實基礎。
綠水青山,不但富了村民們的腰包,也燃起創造美好生活的新希望,讓他們充分感受著旅游扶貧帶來的獲得感。
高位謀劃,幫扶更給力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有力的組織保障是堅強后盾。為此,我省成立海南省旅游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省旅游委主任孫穎任領導小組組長。省旅游委還對各處室、各直屬單位落實旅游扶貧工作進行了明確分工,形成了“主要領導統籌、班子成員具體抓、全體干部總動員”的工作格局,確保全省旅游精準扶貧工作有人管、及時管、管到位。
“旅游業關聯度高、涉及面廣、帶動性強,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富民產業。近兩年,我們通過推動旅游扶貧規劃編制、確定旅游扶貧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旅游扶貧培訓等,不斷推動旅游與扶貧工作融合發展,多管齊下建立旅游扶貧機制,夯實脫貧攻堅基礎,在推動我省‘小康提速’中發揮更大作用。”孫穎表示。
按照全省脫貧攻堅總體部署,去年,省旅游委組織海南各旅游院校和旅游規劃設計單位的專家成立專班,組織編制了《海南省旅游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和《海南省“十三五”旅游扶貧規劃綱要》,全面指導開展旅游扶貧工作。根據海南省政府辦公廳2016年下發的《海南省旅游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我省到2018年底通過重點扶持45個旅游扶貧重點村和其他特色村鎮發展旅游業,帶動10萬以上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加強工作統籌協調是重要保障。為強化精準扶貧,海南省旅游委組織專家對全省45個旅游扶貧重點村的交通區位、產業發展、貧困人口及旅游資源等情況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研,研究制定“一村一策”旅游幫扶措施。去年,省旅游委圍繞貧困村開展項目策劃,積極包裝一批風情旅游小鎮和鄉村旅游項目,其中風情小鎮旅游項目17個,總投資446億元;鄉村旅游項目40個,總投資449.46億元。目前,一批帶動旅游扶貧的鄉村旅游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如將臨高溪尾村和新華村打造成和舍鎮溪尾村水晶湖生態旅游度假區項目;保亭田滾村已有“中國保亭甘工鳥文化旅游度假區”項目和海南省首個五星級休閑房車露營地項目落戶。
一系列務實舉措,激發了我省旅游業致富增收的強大內生動力。2016年至今,我省旅游扶貧開發已投入資金約11.9億元,通過從事旅游相關工作直接帶動23292人脫貧。
農旅融合,涌出新動力
實踐表明,旅游業發展是最好的富民和扶貧方法之一,尤其在山區扶貧和鄉村開發之中。
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什寒村,一戶戶貧困戶開起的農家樂、民宿吸引著城里人自駕到此感受著“海拔最高黎苗村莊”的魅力,村民從山中采摘的野蜂蜜、野靈芝、野生鐵皮石斛等山貨也成為了熱門的旅游商品……曾經的貧困村什寒村變成了“最美鄉村”,全村人均純收入在2016年達到了13721元。
“瓊中縣政府對什寒村道路、水電、網絡、旅游廁所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投資,對村民進行了農家樂、民宿等經營技能的培訓。”瓊中縣旅游委副主任鐘永歡介紹,政府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提升什寒村的硬件,并幫助有意愿經營農家樂、民宿的村民修整房子,結合“三月三”“綠橙采摘”等節慶活動將城里游客吸引到村里,幫助一戶戶貧困戶開起了農家樂、旅游商品,吃上了“旅游飯”。
借力“美麗資源”,農旅融合成為海南省鄉村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金波荷花基地是臨高縣皇桐鎮的產業扶貧項目,采用政府+公司+基地+貧困戶的運營模式,金波村25戶貧困戶每戶以1000元入股,可享受收成50%的分紅,留50%做后續滾動發展基金。不少村民和貧困戶還在基地打工,多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以開發旅游驛站而整村脫貧的“白沙羅帥村模式”、互聯網+旅游扶貧的“瓊中什寒村模式”、新型城鎮化+旅游扶貧的“瓊海會山鎮模式”……越來越多的鄉鎮和鄉村正在不斷創新旅游扶貧模式。
全員參與,凝聚扶貧力量
10月17日,是第四個國家扶貧日,省旅游委相關負責人一行來到扶貧聯系點五指山市福關村開展扶貧日活動。活動現場,參與幫扶的分界洲景區、五指山曜陽度假養老公司與福關村簽訂結對幫扶合作意向書,一場旅游企業參與的“扶貧招聘會”為貧困戶們帶去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為有效推進旅游扶貧工作的開展,省旅游委組織動員全省大型旅游企業、星級酒店、景區景點、旅游院校等單位與全省旅游扶貧重點村開展結對幫扶,號召全行業通過幫助宣傳推介、客源組織、招商引資、送教上門、勞務用工、農副土特產品供應等多種方式,幫助貧困人口脫貧。
43歲的周祥珠是三亞天涯區馬嶺社區的居民,也是天涯海角景區愛心攤位的老板娘,一米長的小攤位擺放著近百種海南特色手工藝品,平日里可以賣出500余元商品,若是在旺季收入還能翻倍。
在幫扶周邊村民的過程中,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積極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引領”,不僅通過捐資改善周邊農村的生活、生產條件,還在勞動用工方面優先考慮和安置當地村民,并針對性地為當地村民量身定制“半天務農+半天務工”的彈性工作模式。
“海南旅游景區扶貧呈現投入資金大、參與時間長、涉及面廣、扶貧功能強等特點。”省旅游景區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海南景區將更好地融入到全省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幫扶脫貧工作中,實現“景區帶村”發展。
?
?
相關鏈接:
瓊中啟動扶貧“60天攻堅保位戰” 主要工作包括八方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