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唐尼爾(右)和弟弟唐大偉就讀于華師一附中高三同一個班 通訊員屈哲李玥劉逸飛攝
意大利兄弟倆求學華師一附中:與中國學生同上課
楚天都市報記者羅欣 通訊員屈哲 李玥 劉逸飛
清晨5時30分,唐尼爾和弟弟唐大偉準時起床。從武昌徐東的家里,坐兩趟公交車,趕到華師一附中上課。下午4時30分左右,他們再坐車回家。“這是上學期間每天的行程,來回約50公里,我們并不覺得累。”兄弟倆笑著說。
雖然取了中國名字,但唐尼爾和唐大偉是地道的意大利人。他們3年前隨在武漢打工的父母來到中國,學好中文后,去年順利申請到該校完成在意大利沒有完成的中學教育。開放的華師一附中讓他們感嘆,“很有國際范兒”。
每天趕50公里路程上下學
10月26日上午,華師一附中高三(1)班,班主任王旭東老師正在給同學們講授跟古詩詞相關的作文課。認真聽講的同學們中,有兩張歐洲面孔非常打眼,那就是來自意大利的唐尼爾、唐大偉兄弟兩人。
“其實這堂課我們聽不太懂,中國古詩詞有些深奧。”哥哥唐尼爾不好意思地說。盡管理解有些難,但上課期間,他們坐得很端正,聽得很專注。
王旭東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唐尼爾現在已經滿18歲,是去年秋季學期來班級的,開朗活潑;唐大偉才15歲,是今年春季學期來的,性格內向些。“因為生活習慣與中國學生不同等原因,兩人選擇了走讀,沒有住校。”他介紹說,兩人隨父母租住在徐東,離學校比較遠,坐公交車單程約25公里。上學期間,班級要求同學們每天早晨7時20分到教室進行早讀,唐尼爾和唐大偉幾乎從不遲到,偶爾因天氣不好或堵車原因遲到,他們會提前給老師打電話說明情況。
“基本上早晨5時30分起床,7時20分前能到學校。下午上完課后,我們再回家。”唐尼爾說,對于武漢的交通情況,他們已經很熟悉,公交、地鐵、輕軌、城際鐵路,他們轉乘得很自如。
名校三個“可以”令他感動
2014年10月,唐尼爾、唐大偉的父親經人介紹,來武漢打工,到武漢徐東一家店里當面包師。于是,他們全家11口人都一起來武漢了,家里有9個孩子。“當時家里人一句中文都不會,來了后,我們還和爸爸一起去湖大附近上了語言培訓班。”唐尼爾說,2015年底,他的英文、中文都學得不錯,于是萌生了要繼續學業的想法,“我在意大利只讀了高一,還沒有拿到中學畢業文憑。”
一開始,唐尼爾的上學之路并不是很順利。“去了幾所普通高中咨詢,都說沒法接收外國學生讀書,建議我去國際學校。”他很苦惱,因為家里經濟條件有限,讀不起專門接收外籍學生的國際學校。2016年春節期間,他和家人商量,再找不到合適的接收學校,他們全家就回意大利去。
正當他們一籌莫展時,給唐尼爾弟弟妹妹做漢語輔導的老師,建議他們到華師一附中看看。“這個老師以前是從華師一附中畢業的,她說學校是全國名校,教育理念比較先進。”抱著試試看的態度,2016年春季,唐尼爾跟這位老師一起找到了華師一附中外事處,張妍老師接待了他們。“我當時問了三個問題:我可不可以來學校讀書?可不可以拿到畢業證?我快要到18歲了,滿18歲得有自己獨立的簽證才能留在中國,學校可不可以給我辦理留學簽證?”唐尼爾說,令他驚訝的是,張妍老師回答了三個“可以”。“這么好的高中,我輕而易舉地就能來讀書?我開始還以為她是騙子呢。后來才知道,她是我的天使。”他感嘆道。
該校外事處主任周丹說,其實學校一直有接收國際學生的傳統,只不過以前更多的是從國外高中來的短期交流生。“唐尼爾的中文很不錯,隨班就讀沒任何問題,所以學校向他敞開大門,學費跟其他中國學生一樣。”
半年后,弟弟唐大偉也申請到該校讀書,學校也欣然接收了,這讓唐尼爾覺得“很溫暖”。
課余當足球教練賺錢養家
“我來學校報到時,有好多‘迷妹’呢,他們可能覺得我比較帥吧。”向記者介紹情況時,唐尼爾的中文很流利,用起一些網絡詞匯也是信手拈來。
在同學楊鴻羽看來,唐尼爾的普通話說得很標準。他很有語言天賦,除了會說意大利語、中文外,還學會了法語、英語、西班牙語。“唐大偉的中文說得也很不錯,日常交流基本沒問題。大家都相處得很好。”
唐尼爾的同桌劉意、王慧玲,對這個外國朋友是“又愛又恨”,“他會和我們一起點外賣,聊意大利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別。”不過,話不投機的時候,他們也經常抬杠,“很多時候,我們都忘記了他是個外國人。”
來中國前,唐尼爾拿到了意大利相關機構頒發的足球教練證。課余時間,他還會去武漢楓葉國際學校以及一些幼兒園教足球。“我們家孩子多,我必須學會賺錢養家。”他笑著說。唐大偉稱自己沒有哥哥這么“多才多藝”,平時放學回家,主要是幫忙帶弟弟妹妹,做家務,以及健身。
未來有什么計劃?“完成學習任務,拿到華師一附中的畢業證,然后在中國上大學!”兩人異口同聲的回答道。唐尼爾說,剛入學時,他以為在中國讀大學,需要和中國學生一樣拼高考,“那些天快崩潰了。”后來,外事處的老師告訴他,國際學生申請中國大學,只需要參加漢語水平考試(HSK),達到學校要求的等級,再通過相關大學的單獨校考或面試就可以了。
“北大、清華是中國最好的大學,據說對HSK考試的要求是五級,能考上這兩所學校當然好,或者讀武漢大學也不錯,能跟家人在一起。”唐尼爾告訴記者,他目前正在為參加HSK五級考試做準備。
武漢中小學的洋學生增多
“學校要創世界一流中學,必須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更重要的,必須傳播中華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認同和吸收中華文化,這是名校的責任擔當。”華師一附中校長周鵬程說,教育需要國際視野,生源的國際化有利于高中辦學的多元優質發展。該校非常歡迎世界各地的優秀留學生來體驗,讓全球共享中國優質的教育資源,同時也為學校增添更多國際化的元素。
王旭東說,唐尼爾和唐大偉進班級后,能迅速融入班集體,與同學們的交流、碰撞很多,學生的眼界更開闊。“他們的適應能力很強,包括適應中國教學的一些紀律要求,也很有團隊合作意識,參加校運會等活動很積極。”
“近幾年,像唐尼爾這樣到華師一附中、武漢外校等普通中小學就讀的國際學生多了。”武漢市教育局對外交流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概有六七十人。
該負責人說,現在不少國外大學在錄取時,也認可中國高考成績,這也吸引了“洋學生”就讀中小學。去年,有個韓國學生在武漢參加了普通高考,憑中國高考成績,申請到了韓國知名大學就讀。“按照目前的政策,一般只要未成年孩子的父母有合法的居住證明,孩子就可以申請入學;滿了18歲就要有簽證才能申請入學。原則上,所有中小學都可以接受外籍學生,但因為各校校情不同,不能強迫某所學校一定要接收。”她表示,教育國際化是大勢所趨,教育部門將進一步優化環境,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普通中小學招收外國生源。
?
?
相關鏈接:
海軍戚繼光艦結束對意大利友好訪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