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版”鄉村游成旅游扶貧主角
不管是船槳鐵錨的漁家風情,還是青磚黛瓦的田園詩意,亦或是大山深處的黎族苗族風情,海南的青山綠水總能吸引大量的島內外游客前來欣賞游玩,也給鄉鎮和村莊中的貧困戶們帶來了改變生活的新希望。
近年來,我省以全面深入實施“美麗海南百千工程”為重要抓手,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發展,加快打造特色鄉村旅游產品,重點培育出了瓊海田園城市、瓊中奔格內、保亭布隆賽等一批特色鮮明、初顯規模、影響較廣的鄉村旅游產品。數據印證了鄉村旅游強勁的發展勢頭:2017年上半年,全省接待鄉村游客515.09萬人次,同比增長21.7%,實現鄉村旅游收入15.31億元,同比增長32.4%。
鄉村迎來城里客
茂密的檳榔林掩映著質樸的民居,小徑蜿蜒曲折,三角梅、朱蕉等花卉點綴其間,風光醉人。這是行走在海南農村隨處可見的場景,也是游客寄情于景的鄉愁所在。
城鄉沒有邊界,不設“景區”而又處處自成景區,這就是我省全域旅游的魅力。
榮獲“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稱號的瓊海市會山鎮加腦村,是游客們心中最為向往的目的地。在村中的小廣場,停放著不少海口甚至內地牌號的車輛。“加腦村,要慢慢走,細細品。”來自海口的游客黃菊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加腦村,這次,她還帶了幾位好友一同游玩。
陳秀蘭苗繡工作室里,手工織繡的挎包、頭巾、腰帶、發卡等產品充滿民族特色,成為姑娘們的最愛;路旁的小賣部,也掛起了“苗家特色產品出售”的招牌,大山五月茶、野生蜂蜜、山蘭酒、苗家蘿卜干、苗家酸菜前圍滿了游客。“這蘿卜干是自家曬的,燒腩肉最好吃”,“五色飯是蒸熟曬干的,泡過之后就可以煮了”……老板蔣昌軍一邊回答顧客問題,一邊打包收錢,忙得不亦樂乎。
投身旅游 激發內生動力
地處五指山腹地的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是一片綠色的海洋,什寒村坐落在紅毛鎮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是海南海拔最高的村莊之一。長期以來,受高海拔低熱氣候、交通閉塞等因素制約,曾是瓊中最偏遠、最貧困的村莊之一。
近年來,通過對什寒村進行“奔格內”鄉村旅游示范點功能的全面提升和改造,當地政府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鼓勵和扶持有條件的貧困戶參與農家樂、民宿客棧、旅游商品開發等新業態,大力開發黎族苗族特色飲食文化、黎族苗族歌舞表演、黎族苗族婚慶活動等鄉村旅游產品,不斷滿足游客回歸自然、生態、健康的旅游產品需求。
這讓李雄嘗到了甜頭。2015年,貧困戶李雄瞄準了什寒村發展鄉村旅游帶來的商機和收益,在自家魚塘邊上開辦了農家樂和土特產店,年收入從2009年不足5000元提高到2016年近8萬元,光榮地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
目前,什寒村現有農家樂19家,其中18家均為村里原來的貧困戶經營;村里還有各類民宿床位97個,價格從80元至328元不等。學技術、搞養殖、開飯店等悄然成為村民的迫切需求。
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品牌
為迎合日益增長的親子游市場,海口石山鎮人民騎兵營開設“家庭農場”,為城市家庭提供土地租賃、托管代種、產品認養、自行耕種等多種形式的私人定制服務。“通過耕地播種、澆水施肥、除草間苗,讓孩子認識、學習自然,體驗勞動的快樂。”李可航的媽媽總會在周末帶上孩子來到屬于自己的小菜園,享受鄉間時光。
五指山市紅山鎮什會村,村民采用林下種植的方式,讓國家茶樹保護新品種“紫娟”茶苗與山林中的藤、花、蕨、桫欏等300多種植物鏈共生在熱帶雨林之間,獨特的“茶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參觀、采摘。當地村民們借此機會開辦農家樂,銷售一些農副產品,日子漸漸富裕起來……
記者了解到,我省在加快鄉村旅游發展時,打造鄉村度假型、農業觀光型、文化體驗型、科普教育型、休閑運動型、民俗農莊型和特色餐飲型特色鄉村旅游產品,推出了瓊中什寒村的黎族苗族文化、文昌鄉園的南洋文化、瓊海七星伴月景區的傳統風俗文化、三亞小魚溫泉景區的溫泉文化等系列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富有品位的鄉村旅游產品,不僅打造出了瓊海等全國鄉村旅游先進典型,也有效地帶動了當地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
?
相關鏈接:
海南休博會與歡樂節同期開幕 為市民游客呈上旅游大餐?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