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承文化精髓 培育民族精神
海南將傳統文化“烙”在學生心上
海南僑中的學生表演海南特色舞蹈——竹竿舞。 (海南僑中供圖)
五公祠樓臺四方飛檐,中山路長巷青磚石板,水巷口民居花木籬墻,騎樓老街月明影壁……在海口這座充滿傳統韻味的城市里,瓊州的傳統文化就像一池春水滋養著椰城的每一寸土地。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體現在街頭巷尾的建筑群中、肅穆靜謐的博物館里、泛黃卷折的老相冊上,更應折射在校園里每一個孩子的行為舉止中。悠揚的儋州調聲,悅動的竹竿舞,婉轉的瓊劇腔調……校園對海南傳統文化的傳承將古老而珍貴的文化深烙在每個孩子的童眸里,薪火相傳,永不熄滅。
儋州調聲 唱響民族樂章
儋州調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海南,它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一。海口一中的音樂課堂將儋州調聲與合唱融合,儋州調聲作為學校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藝術的主要項目之一,提高學生藝術素質的同時,也結出了累累的藝術教育碩果。
走進海口一中的音樂課,就會被濃厚的調聲藝術氛圍所感染。在老師的指揮下,儋州調聲的神韻被學生們演繹得栩栩如生,時而抑揚頓挫,時而調聲婉轉,時而如小橋流水,時而如黃沙巨浪……在這優美的曲調中,傳遞的不僅是音樂帶給人耳畔的喜悅,還有優秀傳統文化的帶來鼓舞人心的力量。
“通過課程教學,學生不僅了解儋州調聲的歷史,還感受了儋州調聲優美的旋律。我們之后還將開展開放式音樂大課堂,由老師帶領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走訪民間藝人,參觀民間作坊,參加民俗活動。”海口一中音樂老師王瑩瑩說。
竹竿舞 舞動民族風情
每年三月三,黎族苗族的小伙姑娘就會一起跳起竹竿舞。海南僑中將這一藝術引進校園,在每年的學校傳統文化節上,作為學校的品牌活動,竹竿舞不僅為傳統文化節增添活力,還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一場文化藝術盛會,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班級文化建設都起到促進作用。
在海南僑中,每個學生都會有一段關于竹竿舞的回憶。竹竿舞對他們而言,不僅代表著一項校園活動,更是一種傳統文化精氣神的傳承與表現。師生們改編的竹竿舞彰顯時代特色,更促進了當代青年對傳統文化的接受程度。
海南僑中體衛藝處主任翁文珠表示,“僑中開展竹竿舞活動已經好多年了,我們就是讓學生在強身健體的同時傳承這項優秀的海南文化。”
唱瓊劇 演繹民族神韻
“我喜歡臉譜,感覺特別有趣。”“我喜歡戲曲表演服裝,穿起來很漂亮。”……海口啟動戲曲進校園以來,海口市第十一小學充分結合學生興趣,通過戲曲進課堂、名家進課堂、家長參與等形式,讓學生在本土文化學習中繼承歷史。十一小的音樂課堂每學期至少有5節課的瓊劇知識教學,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之下,學生們學習瓊劇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唱功表演。
“在學校開展瓊劇教學存在多方面的困難,如語言學習、專業人才缺乏等。”市十一小副校長毛月娟表示,針對如何把地方戲曲教學落到實處等問題,學校探索了戲曲進校園、邀請名師走進課堂、號召家長與學生一起參與進來等方式,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孩子學得很快。”二年級的學生家長符詠月表示,當孩子說學習瓊劇表演的時候,她感覺挺詫異,后來孩子的表演吸引了她,為更好地鼓勵孩子學習,她也加入到了瓊劇學習中來。
戲曲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之一,瓊劇進校園是傳承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方式,市十一小通過多樣化的戲曲教學讓學生感受到了本土文化的魅力,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
記者劉曉惠
(海口網11月1日訊)
?
?
相關鏈接:
儋州東坡文化旅游區門票價格11月17日將舉行聽證會
中國二十四節氣文化體驗活動開啟蒙古國之旅
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做好三個先鋒 掀起學習熱潮
“高端賽事月”展現中國臺球新貌 提升文化自信
東坡文化旅游區票價將召開聽證會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