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有了接地氣且又科學的標準,承載了更多中華元素的地方特色小吃才能真正繼承好、利用好、發展好,從而不斷提升地方特色小吃的品牌含金量
地方特色小吃如今儼然是餐飲行業的“黑馬”。不過,在其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質量良莠不齊的問題。為保證地方特色小吃真正有特色、有質量、無安全問題,一些地方相繼出臺地方特色小吃制作標準。前不久,貴州省就發布了兩項地方特色小吃標準征求意見稿,期望通過立法的形式保障地方特色小吃健康發展(11月1日《法制日報》)。
立法保護,對于地方特色小吃的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地方特色小吃商業價值被充分挖掘,經營地方特色小吃的商家越來越多,由此引發地方特色小吃野蠻生長,致使不少地方特色小吃失去原本濃郁的自身特色而徒有虛名。這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還給地方特色小吃的健康發展留下致命隱患。在此現實語境下,通過法律保護地方特色小吃,自然是題中之義。
立法保障地方特色小吃,首要的積極作用在于規范地方特色小吃的制作標準,讓傳統的地方特色小吃工藝能夠順利傳承。眾所周知,與一般的餐飲相比,地方特色小吃有著與眾不同的制作工藝。這種與眾不同的制作工藝,是地方特色小吃的金字招牌,需要嚴格予以規范才能實至名歸。也正是因為缺乏統一規范的標準,不少地方特色小吃已陷入沒有特色的“泯然眾人矣”的尷尬。因此,通過立法嚴格規范地方特色小吃的制作標準,顯然不失為優先之項。從去年陜西省西安市質監局發布肉夾饃、牛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藍田蕎面饸饹等西安特色小吃制作標準的實踐情況來看,立法對規范地方特色小吃制作標準確實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絕非多此一舉。
立法保障地方特色小吃,也是規范地方特色小吃市場秩序的需要。隨著消費者口味回歸傳統的常態化,不少地方特色小吃開始走出原產地而轉戰四方,地方特色小吃在各地的經銷加盟店越來越多。如何保證地方特色小吃在逐利的市場營銷中保留原汁原味的本色,不因過度商業化而導致其名不副實,顯然需要法律規范來兜底。沒有法律的兜底,地方特色小吃勢必陷入無序競爭的惡性循環,這也是近年來地方特色小吃市場魚龍混雜的主要癥結之一。有鑒于此,以法制的兜底規范地方特色小吃市場,讓其健康有序地發展,毋庸置疑地是必答題,而不是選擇題。
立法保障地方特色小吃,不只能留住百姓曾經的舌尖上的味道,更是地方特色小吃走向境外的現實需要。近年來,我國地方特色小吃日益受到境外消費者的青睞,因中外飲食習俗的差異,境外消費者更多地關注我國地方特色小吃的標準是否科學、健康、安全,這就需要以法律的形式規范和統一我國地方特色小吃的標準。否則,境外消費者必然會對我國地方特色小吃不予認可,不利于我國地方特色小吃在境外的發展。
當然,立法保障地方特色小吃,需要堅持科學合理的立法導向,讓地方特色小吃的標準具有可操作性,而不能不接地氣。這是近年來不少地方發布的本地特色小吃標準飽受詬病的主要原因。故此,在立法制定地方特色小吃的標準時,必須秉承接地氣的科學立法思維。一旦有了接地氣且又科學的標準,承載了更多中華元素的地方特色小吃才能真正繼承好、利用好、發展好,從而不斷提升地方特色小吃的品牌含金量,確保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行穩致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