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然玉
近日,多位網友發帖稱,位于江西南昌的一所名為豫章書院的“戒網癮”學校存在體罰、囚禁、暴力訓練等諸多問題,事件引發公眾大量關注。10月30日晚,南昌市青山湖區發布通報稱,經調查,網帖反映的問題部分存在,書院確有罰站、打戒尺、打竹戒鞭等行為和相關制度,已責成相關部門進行處罰、追責。資料顯示,“豫章書院”為南昌市青山湖區豫章書院修身專修學校,系2013年5月16日成立的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
不斷引發爭議的“戒網癮”學校,再次曝出丑聞。其已被證實的諸多問題,只是從前故事的一再翻版,了無新意卻充滿惡意。發生在豫章書院的一切,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個有合法身份的教育機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該校有著極為明顯的公助民辦背景,相關職能部門不僅批復了其“不良行為青少年轉化工作職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提供了資源支持和信用背書。而從事后來看,這種授權和監管不匹配的狀態,自一開始就暗藏隱患。
需要追問的是,為什么“戒網癮”學校會頻頻與“暴力傷害”“限制人身自由”等惡行扯上關系?“戒網癮”的概念提了這么多年,業界實踐也頗有時日,可時至今日似乎仍然未能總結出一套文明有效、普遍適用的方式方法。也許,正是由于缺乏科學的、成熟的解決方案,一些“戒網癮”學校才注定要回到強力壓制、體罰矯治的老路上來,這幾乎就是一種宿命。
標榜理念先進、手段獨到的豫章書院,最終還是玩起了簡單粗暴。類似案例一再發生,讓我們不得不去重新思考,關于“網癮”和“戒網癮”的一系列固有認知。在很長時間以來,人們總是習慣于脫離“行為成癮”的大概念,而僅僅將“網癮”看作是某種特殊的、孤立的病癥,并癡迷于尋找專門的“特效解藥”。可越來越多的證據卻在提醒,“網癮”終究只是眾多成癮性心理疾病的一種——它既沒有那么特別、可怕,也不可能那么輕易被治愈。
只有將所謂的“網癮”還原為諸多成癮性疾病的一種,才能對之形成正確的屬性界定和矯治預期。要知道,網絡成癮從本質上說與購物成癮、煙酒成癮并無區別。既然如此,我們對于“網絡成癮”的態度是不是太過敏感和偏激了呢?再者說,就算有意“戒網癮”,也應該認清一個基本的背景事實,那就是成癮性疾病的治療至今依然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并不存在“一用就靈”的靈丹妙藥,當然也不存在“包戒成功”的專門學校了。
現在所說的“網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偽概念,或者至少是一個有爭議性的概念。豫章書院所曝出的諸多問題,實則都指向了一個根本性的結論:它們對“戒網癮”束手無策。在這一前提下,職能部門的監管缺位,監護人的放任不管,于學生們而言,都是極其危險的。(然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