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新華網十九大特別訪談現場,新華網總編輯郭奔勝對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深度解讀新修改的黨章。新華網郭小天 攝
新華網北京10月30日電(關心馬蕓菲)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29日,新華網十九大特別訪談邀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做客訪談間,解讀新修改的黨章。李忠杰認為,最大的也就是最重要的修改,就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進了黨章。
以下為訪談內容:
新華網:請您幫助廣大網友尤其是黨員梳理一下十九大對黨章的修改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忠杰:這次修改黨章充分發揚了民主,集中了全黨的智慧,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黨章最后形成的修改版本根據有關方面的統計,一共是107處。總綱部分是58處,條文部分49處。
最大的也就是最重要的修改,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進了黨章,在第二段,我們黨的行動指南里。我們黨的黨章是從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始寫起,然后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這次就是在這個之后專門加了一段,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著重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問題。所以這個思想的內容非常豐富。怎么定位呢?定位的表述跟我們黨章上以往的表述基本內容是一致的,當然也有它鮮明的個性,強調它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里面的關鍵詞是“新時代”,還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四個“偉大”,這幾個都是很有分量的表述。這是修改黨章最重要的內容,也是在黨章里面最顯要的位置、最重要的表述。
接下來,首先是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闡述和界定。十七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了一定的闡述,稱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到十八大的時候加了一句話,叫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次加了一個“文化”。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要內涵就有了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再加上文化,四個方面。由于這四個方面我們都取得了巨大成績,所以進一步提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所以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整個內容就更加豐富了。
在這一段的修改當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形成了哪些基本的東西呢?
十五大提出基本綱領,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進一步充實。還有就是基本經驗,有些場合也說過基本要求,但是這次經過慎重研究,這部分的內容、文字表述作了一定的調整,就是把我們的基本表述歸結為三個:“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提出了“基本方略”,這樣一個基本方略既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同時實際上也把過去的基本綱領、基本要求、基本經驗的內容融合進去,所以這里面就提出了“基本方略”這個詞,這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然后在原來三大歷史任務之后,又進一步寫進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要為這樣的歷史使命而來奮斗。兩個一百年,當年鄧小平同志構想“三步走”的戰略就已經作了總體的構想和規劃,十八大以來進一步明確,現在要為兩個一百年目標而奮斗。進一步往前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這個地方表述出來了,也就把我們整個歷史使命做了總體的要求。
接下來就是初級階段,這里面關鍵一條就是對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作了適當的調整和新的界定。十九大決議里用的是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要注意不是“改變”,是“轉化”。社會主要矛盾問題是我們黨和國家制定幾乎所有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
改革開放之后,如何界定認識我國的社會基本矛盾,成為一個現實的重大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首先實行工作重心的轉移,在實際上已經改變了對改革開放前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到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在這個決議里面就明確界定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是一個標準的表述,注意不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力”,而是“落后的社會生產”。這個矛盾一界定,我們的基本路線就以它為基礎,我們的中心任務就轉到現代化建設。
如果從1981年算起,那已經是36年了。中國的國情顯然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主要矛盾的表現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所以這次十九大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進行適當的調整,作出新的界定,這是一個很有魄力的重大政治決策。
原來說“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但是這種需要在不同的時段有不同的內容,原來我們是要解決溫飽問題,現在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了,而且已經進入小康了,下面就是全面小康了。所以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內容更加豐富,標準也更高,要求也更高。所以十九大提出,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要過得更加美好,那就包括方方面面了,這就貼近現代化的設計了。還有原來是“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但是現在再說我們總體上社會生產落后?那不符合實際了。因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其他各方面建設已經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我們已經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的科技、工業化程度都已經相當不錯了,已經不是落后的社會生產,所以做一個重新界定。現在在發展、生產問題上還不夠充分、還不夠平衡,這是符合實際的。我們不能說我們現在什么都充分了,所以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平衡問題,看中國的國情要總體上,而不能光看北上廣一線城市,還得看看二線、三四五線城市,不僅要看到東部,還要看到西部,不僅要看到城市,還要看到農村,不僅要看到城市群的輝煌,還要看到老少邊窮地區。所以總體上處于不充分、不平衡,這樣界定就比原來的界定更進了一步。
?
?
?
相關鏈接:
南方時論: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五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習近平:努力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
開啟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十九大“黨代表通道”傳遞的信息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