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用手機 做爹媽不淡定了
海口多所小學已實行
家長擔心孩子更沉迷手機
教師利大于弊,是大勢所趨
孩子手機作業的APP截圖。(學生家長供圖)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事務都能夠依靠手機完成。近日,海口市民李先生就向本報反映,他正在上3年級的孩子被老師要求使用手機完成作業。這讓李先生頗為擔憂。現在的孩子本身就喜歡玩手機,如此一來不是會讓孩子越來越沉迷手機嗎?記者經過了解發現,目前龍峰小學、英才小學、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學等海口多所小學都已在部分班級實行用手機寫家庭作業。
家長:擔心孩子越來越沉迷手機
李先生的孩子就讀于龍峰小學。今年9月份上3年級后,李先生便接到了學校要求孩子用智能手機完成家庭作業的通知。
李先生告訴記者,老師在家長微信群里提出讓孩子在手機上做作業時,表示是自愿加入。對于不愿接受的家長,將另外布置紙質作業給孩子完成。但如果孩子在手機上完成作業,就可即時參加作業評比。這樣一來,班上誰得了滿分、誰又存在不足等情況都將一目了然。
李先生說,最初孩子只是在手機上完成英語作業,考慮到英語作業包含口語、聽力等多項內容,他覺得還算合理。但最近,孩子的數學作業也要在手機上完成了,這就讓他很不解了。“數學計算方面的作業,在紙上做跟在手機上做不是一樣的嗎?”
同時,李先生還擔憂將作業移到手機上之后,對孩子的視力也會產生危害。記者隨后又采訪了數位情況與李先生相似的家長,家長們大都表示暫時難以接受這個改變。其中,女兒就讀于英才小學的王先生還提到,作業從紙上轉移到手機上之后,無疑對孩子的書寫能力也將產生影響。
教師:環保且增加趣味性
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學的黃慧娟老師認為,孩子們用手機寫作業的轉變是一把“雙刃劍”,但總的來說是利大于弊。
黃老師說,將作業轉移到手機上之后,因為動畫特效等原因,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將更有趣。從環保角度來看,也可以節省大量的紙張。此外,現行的作業APP可以快速精準地評判孩子的作業,誰沒交作業、各道題得分如何等數據將快速呈現。對于孩子們的易錯點,APP也可以快速地歸納分析問題,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同時,黃老師表示使用手機做作業也的確存在劣勢。比如孩子可能會因此對手機上癮、視力也可能會受到影響等。這就要求家長和孩子商量好使用手機的時間,并在家長的監督下完成作業。
“總的來說利大于弊,這也是孩子在完成作業形式上的一種趨勢。”黃老師說。
教育部門:鼓勵創新,但將全程監管
美蘭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的劉主任則表示,對于學校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是鼓勵的,但在此期間家長所產生的質疑也必須關注。10月31日,該局工作人員在接到家長的投訴后,就到龍峰小學進行了實地了解。
調查過程中,家長反映孩子使用手機做英語作業的時間過長,有一次甚至到了2小時。對此,該校老師回應稱,在布置作業時對孩子的完成時間進行過預估。比如一道閱讀理解題目,估計完成快的學生需要5分鐘,慢的話就是10分鐘,題目總量加起來遠不需要2小時才能完成。
劉主任告訴記者,隨后他就要求該老師在布置作業后,一定要積極與家長溝通需要完成的時間,以免孩子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玩手機。同時,家長也應加強對孩子的引導。
“學校是否可以要求孩子在手機上完成作業,這個目前沒有具體規定。”龍華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的陸科長說,在科技現代化的背景下,這種完成作業的形式其實是一種摸索,關鍵在于是不是真的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接下來將具體調查轄區內學校將作業轉移到手機上的情況,如果發現學校在實施過程中有不合理的情況,將按照規定處理。
?
?
相關鏈接:
被老師批評、沒寫完作業被罵... 海口一天竟有3個孩子出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