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工作人員在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總裝車間工作。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是我國“小衛星的搖籃”。新華社記者張建松 攝
在科技文化自信的創新精神與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共同指引下,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迄今已發射了22顆衛星,一批“叫得響、數得著”的科研成果,“驚艷”了全球。
由我國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墨子”號,就是從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的總裝車間里“走出來的”,圓滿完成了星地大尺度空間量子通信和量子力學試驗。世界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我國第一顆空間天文衛星“悟空”號,也是在這里總裝完成的。小衛星創新研究院2015年發射的中國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首發星,標志著我國北斗導航系統從區域走向了全球。
此外,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發射的小衛星還有:2016年發射的稀薄大氣科學試驗衛星;我國首顆高精度全球二氧化碳監測衛星;我國首顆空間飛行器的伴隨衛星——神舟七號飛船伴星等。
“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越,從點的突破到系統能力的提升,我們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牽引,不斷探索體制機制改革;堅持小核心大外圍,協同創新帶動航天技術不斷進步。”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林寶軍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