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物理學會3日公布2017“貝時璋獎”,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前所長王書榮、劍橋大學教授湯姆·布倫德爾(Tom L Blundell)等中外學者共獲殊榮。
“貝時璋獎”設立于2009年,以中國生物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貝時璋的名字命名。該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已成為中國生物物理學領域的最高獎。
獎項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貝時璋獎”、“貝時璋青年生物物理學家獎”和“貝時璋國際獎”。中國科學院院士梁棟才、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哈佛大學化學與生物系終身教授謝曉亮、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大隅良典等知名學者均曾榜上有名。
2017“貝時璋獎”授予王書榮,以表彰他在視覺系加工的神經回路和機制方面的貢獻。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石發展、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的宗偉健,分享了2017“貝時璋青年生物物理學家獎”。
2017“貝時璋國際獎”得主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劍橋大學教授湯姆·布倫德爾。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介紹說,布倫德爾爵士是改革開放以來最早進入中國并與中國生物物理學界進行合作的前輩之一,他長期關注中國科學研究發展,多次出席在中國舉辦的學術會議,并就中國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建設和發展提出創造性的建議。
饒子和還表示,當前中國生物物理學迎來發展機遇,特別是X光自由電子激光和冷凍電鏡技術方法取得重大突破,標志著以超大分子復合物為靶向細胞的新藥研發將迎來新浪潮。(完)
?
?
相關鏈接:
老外看中國|澳韓學者:新理念將推動中國繼續前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