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馬頭琴表演。泱波 攝??
中新社內蒙古興安盟11月4日電 題:工藝大師哈達的驕傲:20年制作萬把馬頭琴教會百名徒弟
中新社記者 李愛平
“我的理想就是讓更多人學會制作馬頭琴等民族樂器……”在偌大的工作車間內,工藝大師哈達扯著嗓門對中新社記者說,從1998年至今,他已經教會近百名徒弟了。
“來找我學習的這些徒弟不分民族、不分地區,只要喜歡就行。”哈達對前來采訪的記者介紹說,每當看到有徒弟能夠獨立上手,他對這門技藝的傳承就愈加充滿希望。
今年55歲的哈達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人,多年癡迷于蒙古族樂器馬頭琴、四胡、三弦等制作技藝,如今他是蒙古族拉弦樂器制作工藝、王府工匠、工藝大師、占巴傳承人的杰出代表。
“敲敲打打,或用手工,或通過機械代工,每做成功一件樂器,都有很大的成就感。”如今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拉弦樂器制作工藝”代表性傳承人的哈達說,自己這種“文化情緣”的建立,與長時間堅持不懈有著莫大關系。
“1998年注冊了艾吉馬民族樂器廠,后更名為科右中旗呼格吉木民族樂器制作傳承基地。”哈達自豪地說,迄今,已經制作馬頭琴10000余把、四胡10000多把、潮爾100多把。
哈達對記者介紹說,為了讓民族文化遺產不失活力,工作之余,他經常自費開車下基層,尋找四胡愛好者和傳承人,與百姓同吃同住,樂此不疲地傳授四胡技藝。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拉弦藝人,他造詣深厚技藝高超,由他制作的馬頭琴、四胡、三弦等樂器出口到蒙古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慕名前來拜師學藝的徒弟絡繹不絕。
中新社記者了解到,在他眾多的徒弟當中,不僅有農牧民,還有待業青年、學生。當問及學徒情況時,哈達總是能把每一位學員的年齡、姓名、住址細細說來。
哈達對真正喜歡制作蒙古族樂器的愛好者總是充滿愛心。
家住科右中旗好腰蘇木鎮的牧民白樁子下肢癱瘓,常年臥病在床,但他對制作四胡情有獨鐘。經過哈達的教授,幾年下來,白樁子現在的四胡制作技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做出的四胡一個能賣1500元人民幣。“對于他這樣貧困戶,有了經濟來源后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哈達認為,這也是為當地脫貧做了貢獻。
“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我們得傳下去啊!”哈達常常對前來學藝的徒弟們如是說。(完)
?
相關鏈接:
海口騎樓老街非遺圖片巡展:帶你了解土法制糖工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