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白沙“啦奧門”豐收節現場,游客競拍山蘭新米。記者袁琛攝
11月4日上午,2017白沙“啦奧門”豐收節在青松鄉火熱開幕,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及深厚的黎族風俗元素吸引了各地游客慕名前來參加。
黎哥黎妹載歌載舞慶豐收。記者袁琛攝
當天上午,活動氛圍融洽,遠道而來的游客與青松鄉村民歡聚一堂,黎哥黎妹們載歌載舞,將喜迎游客的熱情及對豐收時節的感恩化為別具白沙本土元素的黎族舞蹈,上演了一場場原汁原味的黎族風情盛宴,贏得現場游客陣陣掌聲。活動現場宣讀了啦奧門習俗正式確立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決定,并舉行授牌儀式。
白沙黎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志群表示,將其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度發掘、弘揚和傳承優秀民族文化,打造白沙乃至全省黎族同胞的又一個品牌活動。“一方面能進一步擴大白沙的影響力,帶動白沙文化和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提升白沙山蘭稻種植產業的發展空間和品牌價值,切實促進農民增收。”
2017白沙“啦奧門”豐收節現場舉行祭祀稻公稻婆儀式,祈禱來年豐收。海報全媒體中心記者袁琛攝
此次“啦奧門”豐收節,還精心組織了山蘭新米競拍、祭祀稻公稻婆儀式、山蘭收割演繹、黎苗鄉宴及黎苗歌舞、黎苗特色風情街、白沙非遺展示以及相關互動體驗等系列活動。讓游客不僅能可以在長桌宴上“一站式”品嘗白沙各類特色美食,與親朋一同細嘗山蘭米的純粹滋味,細品豐收時節的歡樂祥和。同時還可以通過鉆木取火、黎錦苗繡、燒陶、舂米打米粑等環節,體驗黎族風情,感受豐收的樂趣。
山蘭稻熟了,村民忙著收割。記者袁琛攝
據了解,“啦奧門”在黎語中是慶豐收、吃新米的意思,是白沙黎族自治縣黎族祖先在長期的農耕生產中創造出來的稻作文化,也是黎族人民的一項寶貴文化遺產。白沙“啦奧門”豐收節已經成功舉辦了3屆,其不僅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厚,同時習俗內容豐富,含有民族音樂、民族舞蹈、民族生活習俗等,是一項傳承了幾千年的民間傳統民俗活動,同時也是黎族“三月三”慶典之外,最能展現當地民族風情的盛大節日。
本次2017白沙“啦奧門”豐收節由白沙黎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及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海南日報會展有限公司、白沙黎族自治縣文旅商局及青松鄉政府聯合承辦。
游客體驗收割農耕樂趣。記者袁琛攝
各地慕名前來的游客與黎族同胞共享豐收喜悅,品白沙美味。記者袁琛攝
白沙“啦奧門”豐收節長桌宴上擺滿白沙各類美食。記者袁琛攝
?
?
相關鏈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