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彬
“外星人”馬云和李連杰正聯手推出電影短片《功守道》。《功守道》受到關注,不僅在于馬云的出演以及日本相撲橫綱朝青龍、奧運會拳擊冠軍鄒市明等人的參與,更在于,今年個別“太極拳師”在比武中出乖丟丑,一度讓“中國功夫是花拳繡腿”的言論甚囂塵上,而這次該片監制李連杰高調表示,拍《功守道》是為了向全世界展示太極文化,“致敬武學、守國人之道”,之后功守道賽事也將亮相。
中國傳統武術能不能找到融入現代生活的新路徑?
任何傳統只有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才能煥發青春,絕不能倚老賣老,固步自封。以風靡全球、進入奧運會的跆拳道來說,其歷史也不算“太悠久”,是韓國獨立之后,參照日本空手道對傳統朝鮮武術“花郎道”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在1955年正式提出了“跆拳道”的名稱。從1988年跆拳道成為奧運會的示范項目,到如今它在中國遍地開花才花了不到30年時間,可見找對路徑就不怕出發太晚。
現在,一個中國孩子在跆拳道館里學習,第一天就要穿道袍、學習相關禮儀、背誦“跆拳道精神”,這種文化的力量比直接的磴腿劈磚更為重要,這力量也提升了傳統搏擊術的文化內涵,使之融入現代生活場景。
如今,人們無論是練空手道、跆拳道還是太極拳,甚至很多女孩子去練拳擊,其目的并不是為了打架、防身,而是把技擊術當成一種新型的生活方式,是對自己的挑戰、對自身性情的調養,對身心與世界關系的更深層體認。
中國武術的現代化路徑,就是如何融入現代生活場景之中,如何附加其文化、健康、時尚等價值,特別是要打破太極拳作為“老頭打的衛生拳”的刻板印象,突破尷尬的心理定位。
民間太極拳的教學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正是其無法融入現代生活場景之中的弊端所在。在一次體育調研中,一位專業院校太極拳名家表達了焦慮:民間拳界亂象叢生,在宣傳上把太極拳無限神話,不僅可隔山打牛、凌空發力,而且“包治百病”;在教學上搞神秘化,玄而又玄;在組織架構上搞無限崇拜,把師父當神來供奉……結果好端端的太極拳被搞得烏煙瘴氣,大大小小的“嘴把式”出乖露丑。
優秀的文化絕對不是“關起門來稱大王”的,而是要與現代性、與世界交流、碰撞。匯成大海,才會波濤洶涌,因循守舊就會變成臭泥淖。傳統文化應該翻出新的浪花,絕不能高高在上,甚至成為一些小團伙自娛自樂、自吹自擂、排斥異己、欺世盜名的道具。
太極拳本身有深刻的哲學內涵,但教學本身不能“玄學化”,由太極思想而衍生出“引進落空”“順人之勢,借人之力”的武術原理應該體現在招式中。在竟技比武層面,太極拳就應該體現其戰斗力,在賽事中吸取現代搏擊乃至無限制格斗的對抗性要素,不能以“太極不屑于毆斗”來托大、搪塞。此外,對于太極拳的普及,還應走規范化、簡易化、時尚化的路線,賦予其更多的文化內涵,使年輕人更易接受。
公眾期待的是,傳統武術通過現代商業化、產業化、互聯網化的改造,在現代生活中重新找到增長點,“用功夫來守住家園”。《功守道》是向傳統武術的致敬,但傳統武術更需要創新。(沈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