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發射現場(王玉磊/攝)
全新“北斗”更靈活、更準確、更可靠
全球組網相比境內組網難在哪?謝軍說,在境外,建設地面站將會受到一定制,為此,該院相關研制人員攻克了星座星間鏈路技術,實現了衛星與衛星、衛星與地面站的鏈路互通。也就是說,雖然“看不見”在地球另一面的北斗衛星,但用北斗衛星的星間鏈路同樣能與它們取得聯系。
星間鏈路技術不僅實現了北斗衛星相互間的通信和數據傳輸,還能相互測距,自動“保持隊形”,減輕地面管理維護壓力。
謝軍介紹,北斗三號設計了全新的網絡協議、管理策略和路由策略,解決了不能全球布站進行衛星境外監測的難題,成為北斗全球導航系統建設的一大特色。
另外,星載原子鐘是確保導航定位精度的關鍵設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介紹,為提高服務的精度,北斗三號配置了新一代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通過提升原子鐘指標來提升衛星性能、改善用戶體驗。
同時,北斗三號衛星還采取了多項可靠性措施,使衛星的設計壽命大于10年,達到國際導航衛星的先進水平,以保證北斗系統服務的連續、穩定。
藍圖:構建全方位時空信息服務體系
根據發射計劃,到2018年,我國將要發射18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到2020年前后,將發射30多顆衛星,向全球提供服務。
目前,中國北斗正在朝著這一目標全速推進,闊步走向世界。
楊長風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國家將堅定不移地持續建設北斗系統,不斷提升系統性能,履行服務承諾。”
他還表示,新時代,北斗在建設北斗三號系統的同時,北斗發展藍圖是構建國家綜合PNT體系建設(PNT是指定位、導航和授時),以北斗系統為核心,建成天地一體(包括太空、地面、水下、室內)、覆蓋無縫、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國家綜合PNT體系,顯著提升國家時空信息服務能力,滿足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需求,為全球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
?
相關鏈接:
中國成功以“一箭雙星”方式發射北斗三號組網衛星
中國發力火箭回收 衛星發射價將低至每公斤5000美元
探訪我國“小衛星的搖籃”——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中國成第3個可提供碳衛星數據國家 向全球免費開放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