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國文化繁榮興盛,國家文化軟實力明顯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文化商業化浪潮的助推下,“娛樂至上”的文化泛娛樂化現象開始出現。警惕文化泛娛樂化、守護中華民族精神家園,是當前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文化泛娛樂化,簡單地說就是娛樂價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領域,是否有娛樂性、能否取樂成為衡量文化產品價值的法則。在“娛樂至上”的價值追逐中,歷史可以被戲說,經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構,英雄可以被調侃。近年來層出不窮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惡搞事件,各類選秀、真人秀的強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娛樂化的表現。追求上座率、獲得收視率、博取點擊率是文化泛娛樂化背后的動力,受眾心理上圖消遣、求輕松、避思考的傾向是文化泛娛樂化贏得市場的重要原因。文化泛娛樂化以消費、技術、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與厚度,當眾多嚴肅的新聞、正統的歷史、經典的敘事以“娛樂”包裝的形式呈現時,其負面作用不可小覷。
文化泛娛樂化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社會價值觀念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受到侵蝕。“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到哪里去”,這是每一個國家和每一個民族都要面對的哲學追問,幫助求解這些追問是文化的深層意義與存在價值。文化泛娛樂化信奉娛樂至上,動搖了對“我們是誰”的認知,模糊了對“我們從哪里來”的追尋,弱化了對“我們到哪里去”的引領,是對社會價值觀和人們精神家園的侵蝕。首先,文化泛娛樂化沖擊主體身份認同,動搖對“我們是誰”的認知。主體身份認同是主體對自我身份的認可與贊同。中華民族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基于“我們是中華兒女”身份認同而形成的文化共同體,民族文化能夠幫助回答“我們是誰”的追問。然而,文化泛娛樂化在戲說、調侃、惡搞中解構宏大敘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動搖了對“我們是誰”的認知。其次,文化泛娛樂化沖淡民族歷史記憶,模糊對“我們從哪里來”的追尋。民族歷史記憶具有喚醒民族情感、強化國家認同的重要功能,它讓我們知道“我們從哪里來”。文化泛娛樂化將娛樂價值置于歷史價值之上,為了娛樂可以隨意篡改、編造歷史,為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推波助瀾,模糊了對“我們從哪里來”的追尋。最后,文化泛娛樂化消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弱化對“我們到哪里去”的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價值引領。文化泛娛樂化背后充斥的物質欲望、個人主義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弱化對“我們到哪里去”的引領。
面對文化泛娛樂化,我們必須增強文化自覺,共同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增強文化自覺,共同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既要求文化生產者主動擔當,又要求文化消費者能動省思。文化生產者的主動擔當主要指文化生產者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生產導向,堅持追求真善美,沖破以取樂為目的的文化產品生產模式。當代中國正處于一個偉大的新時代,文化生產者要努力挖掘時代元素,讓自己的文化產品與優秀傳統文化對接、與未來發展趨勢對話,傳播好真善美。文化消費者的能動省思主要是指文化消費者在消費文化產品時要堅持主體思考的能動性,堅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不為嘩眾取寵的泛娛樂化作品買單,不在文化泛娛樂化中迷失自我。只要文化消費者始終堅持追求文化精品的品位,對戲說歷史、篡改經典、解構崇高、調侃英雄堅決說不,文化泛娛樂化就會失去生長空間。
(作者單位: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