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砥礪奮進的五年?合肥篇】依法治市的“合肥路徑”
合肥市包河區牛角大圩的“花海”。
完善制度,讓發展有章可循
走進合肥包公園,沿河而建的包公祠、清風閣,在綠蔭掩映下若隱若現。這座為紀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建立的包公園,如今不只是一道城市風景線,更是流傳千年的包公廉政文化的重要載體。包公故事廣為傳頌,推動著合肥法治基因的傳承光大,更折射出社會對清明政府和公平正義的追求。
“打造清廉、高效的服務型政府,須以法治為引領,在立、改、廢中做好‘加減法’,編好法律制度的‘籠子’。 ”合肥市法制辦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合肥市從頂層設計層面著眼,先后制定了《合肥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規劃綱要(2013-2017)》《合肥市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等一系列推進依法行政和建設法治政府的指導性文件,明確法治政府建設的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力保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
2013年5月,《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部公共資源交易地方性立法,標志著合肥市在國內率先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公共資源交易法律制度體系。 2016年,全省及全國省會城市首部《合肥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正式出臺,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將進一步完善。五年來,合肥市完成49件法規和規章的制定、修改、廢止工作,其中多部立法項目屬全國首創。與此同時,合肥市徹底破除“官即管”觀念,大膽改革行政管理模式,2013年以來持續精簡行政審批和權力事項,截至目前共保留行政審批項目107項,取消、下放220項,精簡率達70%。
隨著法律制度改革先行先試“合肥版”的深入推進,法律制度建設已全面覆蓋合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多項制度開全省乃至全國先河,走出了一條獨樹一幟的“合肥路徑”。完善的制度供給,為合肥建設法治社會夯實了基礎。
重在監督,讓“籠子”接地氣
制度的生命在于實施。編好“制度的籠子”僅是基礎,健全監督“鏈條”,有效運行“制度的籠子”,才是法治的關鍵。
健全監督“鏈條”,首要的就是要“見陽光”。在合肥,曾被認為是“天下第一難事”的拆遷,因為有了“三榜公示”等科學的程序、創新的做法,越來越多的群眾由“害怕拆遷”到“期待拆遷”轉變。今年6月,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合肥市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實施細則》,要求各級政府和部門主要負責人必須帶頭解讀重大政策文件,帶頭接受媒體采訪,對于重特大突發事件,要在5小時內發布權威消息,24小時內召開新聞發布會。
健全監督“鏈條”,須從源頭抓起。與群眾有直接利害關系的重大事項,必須進行媒體公示或進行聽證;重大事項決策啟動,須經過風險評估、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等環節……這些嚴格的規定,出現在2015年合肥市出臺的《進一步規范政府系統重大事項決策行為的實施意見》文件中。早在2011年,合肥就在全省率先出臺《合肥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并先后制定了13個配套制度,形成了“2+13”決策制度體系。
健全監督“鏈條”,須系統發力。2010年,合肥市針對行政處罰過程中透明度不高、處罰標準不一等現象,在全國首創行政處罰群眾公議制度。截至今年6月,全市累計招募群眾公議員836名,開展公議活動782場,評議案件近3000件。合肥市構建“制度+科技”法制監督新模式,建設覆蓋市縣兩級政府及其部門的法制監督平臺,實現了對行政執法行為的全覆蓋、流程化監督。
各種監督形式的不斷健全,從源頭保證了“制度的籠子”入軌高效運行。在今年9月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正式發布的2017年《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中,合肥市榮膺全國百座城市第7名,連續兩年進入前10名、連續五年穩居前20名,并被授予“法治政府建設典范城市”稱號。
法治惠民,讓群眾廣受益
“多虧了警民聯調室,方法得當,快捷高效! ”家住合肥市廬陽區的徐先生說,去年11月,他因與欠債人發生爭執并傷及對方,欠債人提出8萬元的賠償。徐先生拒不接受,雙方僵持了3個月沒有解決。后來當地派出所“警民聯調室”接手該案,經過調解員春風化雨的勸解、入情入理的分析,徐先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表示愿意承擔責任。雙方最后達成3萬元賠償協議,握手言和。
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法治是社會安定有序的壓艙石。近年來,合肥市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特別是網絡犯罪、非法傳銷,高度注重社會矛盾調處化解,構建了各類調解有效銜接的大調解體系,建立了維護社會穩定的專業隊伍和治安輔助力量隊伍。合肥市連續多年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稱號,三次捧得“長安杯”。
通過普法,廣大干群法律素養得到提升。2014年,合肥第一所“新市民”普法學校成立;截至目前,全市共設立11所新市民普法學校、20家新市民普法之家、1800余所新市民工地學校。建立市管領導干部任前法律知識測試制度,已對19批次243名擬提拔市管干部組織任前法律知識測試,一次性通過率超過98%。合肥市搭建報紙、電視、網站等全方位的普法宣傳平臺,加強法治文化廣場等法治陣地建設,創新開展法治文藝演出等。 2016年5月,在第八次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會議上,合肥市被評為“六五”普法全國先進城市,這是該市第三次獲此殊榮。
如今,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融入到合肥依法治市的各個環節,法治觀念、法治精神傳播到全市各個角落,社會環境更加穩定、和諧、平安、有序。生活在合肥,市民能夠感受到滿滿的踏實感、滿足感。
?
?
相關鏈接:
現場參觀人數超百萬:“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如何“吸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