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勇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第一次參加高考,但是他并沒有在考卷上填寫正確答案,而是寫了滿篇自己的“教育宣言”,沒有考上大學。十年來,他輾轉在各地的工廠打工,成家生子,但他漸漸覺得,當年的做法“太不值”,幾天前,徐孟南進行了2018年的高考報名,希望能夠重返高考考場。(11月6日《北京青年報》)
由于我國應試教育體制始終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學教育、高等教育仍然存在不少弊端,使得一些人片面認為培養出來的大學生都高分低能。加上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不少大學畢業生不能找到一份高工資的工作,甚至一些大學畢業生的工資收入還不如農民工。
這讓不少家長、考生覺得上大學是賠本的投資,上不上大學都無所謂,并不影響前途,導致“讀書無用論”在社會上越來越流行,不參加高考甚至連高中都不讀就直接走上社會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白卷考生”在社會上打拼十年之后,后悔當年間接放棄高考的做法,選擇重新參加高考,爭取上大學。“白卷考生”這種重新參加高考的選擇,無疑是有力地回應和回擊了當下流行的“讀書無用論”,給廣大中學生和大家長提了一個醒,上大學或許是賠本的投資,但不上大學更后悔。
上大學確實不是走向成功和實現向上流動的唯一渠道,尤其是在階層固化的今天,通過上大學改變命運,實現向上流動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但是,相比較通過上大學改變命運的成功概率來說,寒門子弟不上大學直接走向社會,能夠改變命運,實現人生逆襲的希望則更小,甚至毫不客氣的說幾乎沒有希望,越來越沒有希望,上大學反倒是留有了一絲希望。“白卷考生”在社會上打拼十年的經驗已經說明了這一點,甚至他目前的生活境況遠不如那些上了大學的中學同學。
再者,在當今社會,能力固然很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的事業發展前景。但不可否認的是,學歷依然是求職和職場晉升的一塊敲門磚,沒有學歷可能連向老板展現個人強大能力的機會都沒有。而且,一般說來,絕大多數高學歷者的能力比低學歷者要高,絕大多數“雙一流”高校(昔日的985、211高校)畢業生的能力比一般學校畢業生能力要強,高分低能的終究只是極少數人,不屬于主流現象。這決定了大學畢業生,或許找不到一份高工資的工作,但一般找到的工作會比沒有上過大學的中學畢業生的要輕松,找體力活或工廠流水線工作崗位的大學畢業生相對較少。
總而言之,廣大中學生以及學生家長,應當吸取“白卷考生”的教訓,腳踏實地,抓住和抓緊寶貴的讀書機會,認真學習,安心備考,爭取進入大學繼續深造,不忘初心,實現夢想,不負韶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